中国汽车企业应该给年轻人更大空间

   日期:2018-08-27     评论:    
核心提示:一个不小心,笔者也成了一个奔着毕业十周年使劲的老家伙了,前一阵子也不知道哪根筋没搭上,去 学校的论坛上转了整整一个晚上,

一个不小心,笔者也成了一个奔着毕业十周年使劲的老家伙了,前一阵子也不知道哪根筋没搭上,去 学校的论坛上转了整整一个晚上,期间认识了几个搞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小学弟们。和年轻人聊天的感觉总是愉快的,当然了,在聊天中也不乏会讨论一些汽车专业 设计方面的问题。然后就慢慢进入到了整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模拟方面的议题了,嗨,不讨论也就算了,但是这一讨论,笔者可就真是露了怯了。因为他们讨论的 东西,笔者已经听不懂了。为了不贻笑大方,笔者也就只有沉默是金,去一边重新学习了。

有 了这个小小的插曲,笔者顿时是五味杂陈啊。一方面,笔者为母校依旧能够培养出这种善于钻研的学生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工程师的摇篮还真不是靠牛皮就能吹 出来的。二方面嘛,当然就是为自己的不争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当年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系列严谨而规范的工程设计原则竟然是一点不留的给学校还了回去,更不用 说在这些小学弟身上呈现出来的钻研精神了。第三个方面是最为纠结的,联想到眼下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再联系自己以及同窗们的工作状态,真心是为学弟们感到 可惜。

不客气的说,在眼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模式下,他们现在研究的这些东西压根就是阳春 白雪,根本就没有用的嘛。先来看最吸引专业人才的合资企业吧,代工厂式的运作模式哪里需要你对空气动力学套件进行研究,外国人都已经给你定好了。把数据图 纸拿过来找个供应商开套模具就干了,再做的多一点那就是来个A面,找个供应商做个结构长个料厚开套模具也就干了。现在研究的这些东西在合资企业里只会落得 个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国品牌的汽车企业呢?一样的效果,现在大家都采用外包式的设计方式,整车从造型到结构打包给一个国外的设计公司,咱们就起到一个管理 者和检查者的作用,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嘛。换句话说,在这种高速增长的产业模式下,要老老实实的静下心来研究点东西,还真不是那么现实。

更 可怕的是,对于这些还对中国汽车产业抱有希望的年轻人而言,毕业以后进入汽车企业,哪里还会有如此宽松的环境来支持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旦进入汽车企业之 后,就会变成一个小小的分子被卷入到整个汽车产业的运作模式中,按部就班的完成着应该完成的工作,枯燥而乏味。纵使再有理想再有抱负,也只会发现自己仅仅 是沧海一粟,找不到新鲜的空气,沉闷而令人窒息。久而久之,变得不再想去推动创新,不再想去面对挑战,要么是保持现状,要么就是换条路子奔着领导岗位上使 劲了。路子也就不一样了。

这几天奥地利正在举办2015 Wörthersee改装展,大众集团作为准东道主可是推出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概念车。改装展原本应该和咱们今天所讲的人才构成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每年的Wörthersee改装展都会有大众集团学员团队的作品。比如今年斯柯达的Funstar概念车就是出自斯柯达的学员之手,还有高尔夫旅行版Biturbo特别版等等。

这些概念车虽然不会投产,但是都是出自年轻的工程师 团队之手。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在培养新人方面,大众集团能够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创造空间,能够让年轻人把想法落实到现实中。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种小成 本项目的历练,大众集团能够迅速培养起年轻工程师的设计制造团队。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小项目的历练当然能够激发起创意的热情,特别是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设计 图纸变成实物的时候,年轻人的成就感可以瞬间爆棚,所激发出来的能量远非高薪能够比拟的。

[pagebreak]

再 讲的细化一点,作为一名汽车设计师,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制造工艺,要学懂制造工艺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当然就是自己动手做一个。好了,这下子公司批钱 给你一个小项目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很多原本在设计过程中压根想不到的工艺问题马上就会爆发出来,然后小团队自己解决,一来二去的,整个团队中的成员能力都 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以后要做设计师的懂了怎么搞工艺,以后要搞工艺的也学会理解设计意图。

还 有一点在于,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极大的提升新设计师或者新工程师们对于汽车的兴趣。公司的人力部门不能保证每个进入企业的员工都是痴迷的汽车发烧友,但是 通过这个过程却可以培养出一批汽车爱好者。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团队的构成是通过兴趣爱好而组合在一起的,那这可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造型团队 了,这可是所有企业都梦寐以求的组合。

再回到笔者的那些小学弟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 上,不也是这样一个模式吗。相比于《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这三本经典汽车专业教科书上枯燥乏味的图纸和讲解,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一个赛车 出来岂不是更能够走心?由此带来的全面发展恐怕比漂亮的课业成绩要实际得多吧。就像文章开头的引子一样,这些小朋友对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的研究已经让我这 个老工程师都觉得自愧不如了。

老话讲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些年来中国品牌汽车开始 朝着高质量的产品层面上发展,的确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创新方面,我们却是一直跟在世界先进行列的后面,一般都是要别人有了什么咱们过上几年才能跟上 脚步。很显然嘛,朝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永远都只会是后来者。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在学校里就可以培养出一批批能够把汽车设计制造落实到赛道上的汽车人才,但是 我们的汽车品牌却迟迟无法推出一件像样的作品。这些年轻人能够在学校里面成为出众的设计人才,但是为什么到了汽车企业之后却会难以建树。为什么这些原本在 学校里以掌握了一门新技术而欢呼雀跃的年轻人在进入企业之后竟然会以混上领导为最大的目标。这其中的问题的确值得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老总们去好好思考一下, 我们在高呼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充分利用一下年轻人的激情来改造一下你们的工程团队呢?莫要让公司的制度和氛围磨灭了这些原本可以成为世 界级汽车设计大师的年轻人的激情。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