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这些罕见病吗?一直饿可能也是一种病

   日期:2018-08-27     评论:    
核心提示:一说起罕见病,很多人表示没听说过,觉着离自己很远。可生活中,大家见过瓷娃娃袖珍人,这就是罕见病。再说,4年前夏天兴起的冰

一说起罕见病,很多人表示没听说过,觉着离自己很远。可生活中,大家见过“瓷娃娃”“袖珍人”,这就是罕见病。再说,4年前夏天兴起的冰桶挑战,就是为了渐冻症患者发起的,这也是罕见病的一种。

每个国家对罕见病的衡量线不一样,但都是根据发病率来判断,这也是唯一一种根据发病率多少划分的病种。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有7000种以上,约占人类疾病的10%,在中国就有大约1000万患者,我省总量预计在100万以上。

2月29日,为国际罕见病日,这个四年出现一天的日子寓意罕见病之“罕见”。24日,山东省罕见病防治协会、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举办“吶罕十周年”国际罕见病日大型倡导及义诊活动,活动现场数十名国内知名医学大咖义诊服务患者。

静下心,咱们来看几个故事,一起走进罕见病患者的世界!

除了饿还是饿 “小胖威利”家的厨房得上锁

在义诊活动现场,记者见到青岛来的张女士,她带着14岁的儿子小明来求诊。“我该怎么办?孩子确诊的太晚了,胰岛素指标严重超标,血压、血脂都高,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现在打生长激素效果也不明显了。”没有得到专家给出的治疗办法,张女士很是灰心,说着话眼泪止不住,将头埋在儿子怀里。

张女士说,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出现喂养困难的症状,经抢救才留住命,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很长时间,孩子被接回家后太“安静”,不哭不闹,四肢没有力量,完全不像别人家的孩子充满活力。

5个月的时候到医院体检,医生说孩子有问题,地方医院确诊为发育迟缓,就一直做康复治疗练,这一做就是六年,年龄大了,孩子生活能自理,但出现另一个问题,特别爱吃东西,而且没有饱腹感。

“他一直吃东西,嘴里说得最多的字就是‘饿’,家里的厨房都是上锁的。我狠下心来,控制他的饮食,这一阵儿过年,大家不配合我,又给他很多吃的,愁死我了!”张女士说,刚开始吃得多发胖,大家觉着孩子养得好,胖乎乎的不光喜庆还可爱,后来胖得不像样子,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患了罕见病——小胖威利综合征,张女士第一次听说这种病,查看资料后,发现自家孩子的症状与描述吻合。

2015年,小明进行了基因检测,被确诊为小胖威利综合征,但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小明现在14岁,体重240斤,坐在椅子上,肚子圆滚滚的,就在张女士和医生交流的二十分钟时间,他从书包里掏出吃的,烧饼、糖、饮料、面包……一样接着一样往嘴里填,吃东西速度很快。

“妈妈,饿!”“妈妈,我要吃午饭!”“妈妈,给我买酸奶!”吃光了零食,小明扯着张女士的衣服一直喊,情绪有些激动。现在的小明不能单独活动,需要大人一直跟着,而且脾气很急躁,尤其是想吃东西的时候根本管不住。

“我现在该怎么办?你想象不到我们家长的压力有多大,真的是很难!”张女士低头哭着,小明完全没有看到妈妈眼里的泪,一直往外扯着要去买吃的。

孩子越喂越瘦 被判“死刑”竟活下来了

“你别太伤心,我家孩子跟你家孩子一样的病,你的难处我都懂!”张女士眼泪止不住,一位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的宋女士来安慰,她二胎的儿子也是小胖威利综合征。

2015年8月,宋女士生下二胎儿子小贝,孩子2900克,各项指标也都正常。喜庆劲儿还没过去,当天孩子就出现喂养困难的症状,被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当医生说孩子有严重问题时,宋女士很难接受,大儿子那时8岁,非常健康,认为小儿子不可能有问题。

“医生说孩子情况很不好,我也看出医生脸色很差,心里很紧张。医生说孩子很可能得了罕见病,得做基因检测。”宋女士当时是剖腹产,手术后第二天就下床去看孩子,做完检测,第三天就抱着孩子回家,“医生说让我放弃,存活率很低,家人也劝我,我不同意!就是孩子不久后会咽气,我在之前也得好好养!”

检测结果得三个月才出,宋女士没做月子,白加黑一人照顾孩子,孩子喝不进去奶,她就用小勺一点点往嘴里滴,“我觉着孩子饿了就随时喂,有时候泡好了奶,他一口也不吃,一桶奶粉得浪费一半儿。”

三个月后,小贝被确诊,到医院进行体检,体重反而降到2500克。“医生看到孩子还活着,说这是奇迹!”宋女士回忆称,坚持一年用勺子喂奶,孩子终于能用奶瓶喝奶了,她觉着超级幸福与满足。

去年,小贝在北京动了两次大手术,因为情况复杂,花费7万元,是正常人手术费用的两倍。现在,小贝两岁半,体重25斤,与正常孩子差不多。

“妈妈,我饿!”小贝在医院走廊里跑着,一直盯着过往行人手中的食物。宋女士说,小贝开始有贪食的症状,已经开始每月注射生长激素,一支1300元,现在一个月得两支,需要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加而加大注射剂量。

为了长高 他们愿意用一切去交换

袖珍人金本发和同岁的妻子魏艳已经年过三十,两人脸上一直挂着笑,说话幽默有趣。前一阵儿,电视剧《海上牧云记》热播,里面就有两人的身影,除此之外,他们还客串不少影视作品。

1987年出生,现在31岁的金本发身高1.4米,是地道的济南人,“别看我现在挺乐呵,小时候很自卑,上学放学都溜墙角走。喜欢踢足球,可是在学校里,大家都觉着我特殊,老师把我当个宝,怕我碰着摔着,有的时候还抱着,根本不让我上场。我也喜欢玩乒乓球,够不到球台,大家也不跟我玩。”

爱玩又没有人愿意和他玩,金本发只能跟村子里的小孩子玩,玩了几年,家人说他都是一个大人了,怎么能天天和小那么多的孩子玩,他从那以后就再不和小孩子玩了,没有朋友的他又把自己封闭起来。

终于毕业了,又有新的问题——找不到工作。金本发处处碰壁,最终在残联的帮助下,到淄博的一家服装厂踩缝纫机。

“干了一年多,我不甘心这一辈子就这么过!”20岁时,金本发听朋友说有些袖珍人表演皮影戏,他也想去当演员,“家里人说,你长这么矮,出门被人抱走了怎么办,一点儿反抗能力也没有。我做了很多天思想工作,最后和哥哥的朋友去北京,参加袖珍人皮影戏面试。”

那是金本发除了淄博,第一次出远门,经过几轮考试,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袖珍人选出四人,三女一男,他成了那名幸运儿,自此走上演员之路,开始7年北漂生活。

因为同在一个袖珍人联盟,金本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相识一年后,2012年12月,两人走入婚姻殿堂,后来回济南定居,金本发现在是天桥区的“一专两员”,妻子在超市仓库做保管员。“她不满意现在的工作,因为工资太少,其实除了身高矮这一个缺点,她优点很多,口才很好,以前还教过小朋友。”他说因为身高限制,想要找一份好工作很难。

“我小时候不是不长个儿,只是长得比别人慢,身材很匀称,大家根本就没想到这是一种病,让我过年抱大树长个儿,还抱着我上下抻抻。我父母也很着急,还想着十四五再窜一窜,觉着我能一下子窜高。”金本发说,后来得知自己是袖珍人,在北京能治疗,得每天打针,一针两百多,没钱的他放弃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很必要,我身边有几个朋友,确诊后坚持打生长激素,现在身高和普通人一样。”

“宁愿少活几年,我们也抱着一颗长高的心!”金本发说这是袖珍人的心声。“我声音很像洋娃娃,如果能长高,我愿意变成哑巴!你看着我笑,看不到我心里苦。出个门,回头率百分百,不是说笑话,有个人骑自行车回头看我,都撞树上了!”魏艳除了参演影视作品,还当过配音演员,她说每当出门被大家指指点点,心像被刀扎,希望大家能把他们当做正常人看待。

总量预计100万!我省罕见病群里巨大

山东省罕见病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省医科院党委书记韩金祥介绍说,罕见病,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碰到的感冒、咳嗽、发烧,罕见病又称“孤儿病”,通常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例如白化病、“瓷娃娃”等等。虽然罕见病的发生率比较低,但是种类繁多,国际确认的罕见病就有7000种以上,约占人类疾病的10%。80%以上的罕见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具有遗传性,据估计,在中国就有大约1000万罕见病患者,山东省罕见病患者群体巨大,总量预计在100万以上。

“由于罕见病发生率低,多呈散发性,往往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因此无论是商业公司、研究机构、还是科研人员或临床医生多对此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罕见病患者求医无门,临床医生爱莫能助的困境。”韩金祥称,罕见病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

据了解,2010年10月山东省率先在国内倡导成立了首家罕见疾病防治协会-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2016年2月,协会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罕见病例信息登记工作,其中首批包括68个病种,涉及52家受理医疗机构。病例注册登记作为罕见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建立报送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数据录入、及时分析汇总上报登记,与国家有关数据库衔接。

据悉,罕见病例信息登记,有利于合理整合优势医疗单位的诊疗经验,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并迅速形成学科优势,建立高水准的罕见疾病临床队列,开展联合攻关,产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药物昂贵 不少家长被迫放弃治疗

据了解,我国医保是按疾病名称报销,针对罕见病的医疗保险不完善,很多罕见病用药没有纳入医保,导致家庭负担过重。

“绝大多数罕见病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治愈,但也有少数病例明确诊断后有办法治疗,由于药物昂贵,不少家长放弃了治疗。”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神经内分泌科副主任梁向荣说,有些家长明知道自己孩子可能患有某种罕见病,过多顾虑家庭及社会因素,就是不承认也不想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对孩子进行诊断。

“还有就是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医保能报销的很少,很多家庭治不起。”梁向荣说,有一名因缺乏生长激素造成矮小的患者,13岁时身高只有一米多,治疗了5年,身高一米七多,但是每年注射生长激素的费用就要好几万,“这人比较幸运,有药厂赠送药品,要不然,没几个家庭能负担起。”

“罕见病人群占总人口比例很低,市场容量小,商业投资回报低及研发难度高,导致研发机构与医药企业不愿投入资金搞研发。在国外,很多民间慈善组织成立罕见病基金会,为孤儿药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韩金祥称,药物贵主要是因为需要进口,他建议政府应引导企业和慈善机构成立罕见病基金会,大力研发孤儿药。除此之外,还应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加大产前筛查,降低残疾儿童出生率。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