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出租车至今已经搭载乘客驶过了34个年头。目前,济南主城区出租车8043台,从业人员过万。济南出租车走过了怎样的34年呢?
近20年起步价涨了3元
起步价5元
约1994年至1999年
起步价7元
约1999年至2006年
起步价7.5元
2006年7月至2013年3月
起步价8元
2013年3月车辆品牌杂、档次低无计费标准,乘客与司机议价1982年:济南市客车出租公司成立1988年:济南市城市客运管理处成立 实现统一计价
起步形成阶段
议价为主车型混杂
20世纪70、80年代,是济南出租车行业的自发发展期,也是济南出租车行业的起步期。从1979年的20辆到1988年的200多辆,10年间,济南的出租车市场开始出现雏形。车型主要包括上海牌、拉达、波罗乃兹、尼桑、吉斯等,品牌杂,档次低,技术性能差。运营模式以国营和个体为主,没有计费标准,也没有计费设施,乘客上车后就和司机根据路程远近商议一个价格。1988年10月济南市城市客运管理处也随之成立,标志着济南市客运出租市场开始由自发向有序发展的方向转变。
1993年:《济南城市客运管理办法》颁布实施1994年:“黄面的”暴增
发展壮大阶段
满城皆是黄面的
1993年,《济南城市客运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同时,政府开始鼓励全市国营、集体单位将闲置车辆用于经营客运出租,出租行业迅速呈现出“井喷”之势。
1994年,“黄面的”开始在济南街头呈现爆炸式地增长,现在大家回忆起来,还会感叹那时“满城皆是黄面的”的局面。
到1997年以“黄面的”、“红夏利”为主的各类出租汽车已发展到15700辆,其中“黄面的”的数量更是达到近14000辆,经营企业176家,从业人员近20000名。面对市场供求失衡的状态,1999年开始了以“总量控制,进出有序,提高档次,规范管理”为原则的大调整,济南市客运出租市场由繁荣壮大期向规范提高期转变。
1999年:“面的”和“夏利”退出客运市场2007年:“彩的”取代白色出租车,车辆必须使用CNG、汽油两用燃料
规范提高阶段
2000辆新车年底上路
自1999年起,为了响应市“蓝天工程”的号召,出租行业利用两年时间,将4006辆“面的”和6294辆夏利退出客运市场,经营企业也由176家减为40家。
2007年初,为全面迎接2009年全运会在济南召开,新的出租车更新政策出台,规定车辆必需使用CNG、汽油两用燃料,车型使用以薄荷青、亚洲黄、康福蓝三种颜色为主的红旗、桑塔纳3000、起亚远舰等中高档车,1699辆“彩的”走马上任,济南街头结束了黄色雄霸天下的局面。同时,新政策还规定新上车辆必须安装GPS定位系统;计价收费计价标准也实行与油气价格联动机制,全面使用机打车票,实时实价。
2013年年底,1699辆“彩的”已经到了退役年限,从8月底开始也将陆续更换,相关部门也开始考虑更换出租车车体颜色,初步方案出台后,将面向市民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