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11月20日,记者从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全省相继发生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19起,导致93人中毒16人死亡。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省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都大幅下降,其中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比去年减少34.5%,中毒人数减少57.1%,死亡人数减少38.5%,也就是说,中毒事件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都比去年减少了近一半。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紧抓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
据了解,2018年,云南省高度重视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等,紧紧抓住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治,全省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取得好成绩,但是市民食用野生菌中毒现象依然较高,截至目前,云南相继发生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19起,导致93人中毒16人死亡。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云南拥有食用菌种类880多种,占全国食用菌类的3/4,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市场贸易活跃,云南野生菌在全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世界野生菌看中国,中国野生菌看云南”,云南野生菌市场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食用菌贸易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每年云南食用菌产量达50万吨、产值近140亿元,过万吨的种类有2-3个,大宗品种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块菌、干巴菌、奶浆菌等。
云南省食用菌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万吨左右,创汇1亿多美元,仅次于烟草、咖啡和蔬菜,是云南重要的林下经济产业。
(网络配图)
1/3 死亡是由误食野生菌导致
我省野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中存在不少有毒品种,且不易鉴别。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因为有毒野生菌中含有的毒肽、溶血素、生物碱、红菇素等毒素,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系统,进而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
常见的相关中毒症状类型可以分为肝损害型、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光过敏皮炎型等,其中前四种类型可致人死亡。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完全统计,近10 年来,我国误食野生菌中毒例数占全国食物中毒总例数野生菌的12%,死亡人数占35%,也就是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1/3 的死亡是由误食野生菌导致的。
为此,做好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希望广大市民参与其中。
(网络配图)
今年的中毒事件相比去年少了很多
但是中毒事件不容小觑
不认识的菌子最好不好吃
文章转自云南圈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