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中外嘉宾围绕中德小企业合作进行高端对话。 通讯员 高宣 摄
齐鲁晚报11月1日讯(记者 修从涛 刘雅菲) 以“智汇中德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于11月1日在济南开幕,来自中外近800位专家学者参会,创历届之最。开幕式上,备受瞩目的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发布了产业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
2017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设立“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地处济南高新区临空经济区,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双引爆区之一,也是济南国际内陆港的核心区。
合作区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有国际机场,聚集着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中欧制造产业园、国际物流产业园三大产业集聚区,集国际空港、国家铁路一类口岸、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高速主干线、城市轻轨、小清河航道众多交通及区位优势于一体。西门子、博世、大陆、安顾、费斯托、威伯科、福士等一批德国企业在这里聚集,是济南外向型经济的动能极和实现百亿级产业链、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据悉,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邀请了全球五大产业咨询机构之一戴德梁行进行产业规划,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聚焦临空指向型高新制造业,瞄准其中关键基础制造环节,重点突破航空、汽车、轨交产业链中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瓶颈,搭建对接世界前沿先进技术的交流、转化、产业化平台,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化、生产流程智能化的制造生产集群。合作区还邀请了全球知名城市设计规划机构德国SBA公司开展空间规划,将德国品质与济南城市特色结合,全方位引进德国绿色建筑技术,打造德国品质的工业园区。
根据规划,合作区将以航天大道为界,在规划区北部布局三大基础产业组团,由北至南依次为智能信息设备组团、智能装备组团以及国际企业港所处的创新孵化区。南部布局以交通类零部件为主攻方向的三个产业组团,依次为交通装备组团、新材料组团、航空产业组团与配套物流区。提供集中高端、多元化生产性服务的空港门户商务轴和综合服务中心,分别位于横贯规划区东西方向的航天大道两侧和中德文化湖周边;生活服务产品位于规划区西部的三个生活组团中,实现规划区的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目前,合作区控制规划、土地规划、市政交通专项规划、产业规划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
优先保障土地利用 引进人才享受补贴
日前,《济南市加快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印发,以推动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发展。
济南将优先保障合作区土地利用规模,年度计划指标实行单列并优先安排。借鉴先进地区开发经验,合作区内的实体经济项目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使用土地,由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方式和出让期限。积极开展工业地产试点,在不改变功能和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对标准厂房分割转让。
合作区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除享受省、市、区相关人才政策外,对新设立或新引进的外资独资或中外合资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可按照认定的实到外资额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贴,用于引进国外专家和管理团队等。支持合作区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实训体系,培育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产业人才。
合作区内经认定的龙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按个人年度工资薪金收入(以下简称年收入)贡献额度予以分档奖励。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按个人年收入贡献的45%予以奖励,其他高级管理人才按个人年收入贡献的40%予以奖励(最多8人)。重点企业科技骨干人才按个人年收入及其贡献额度予以分档奖励。企业总工程师、首席技术官以及研发部门承担重大技术攻关或产品开发项目的高级技术研发人才(最多8人),个人年收入100万元(含)以上的,按其年收入贡献的40%予以奖励;个人年收入50万元(含)以上的,按其年收入贡献的15%予以奖励。
合作区内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高等院校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分别按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租房和生活补贴,最长3年。
本报记者 刘雅菲 修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