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已拆空百年修女楼何处安身 文保部门至今未收到报批方案

   日期:2019-04-16     评论:    
核心提示:坐落在历山路47号院内的修女楼,周围已经拆空。修女楼内墙皮脱落了许多。  齐鲁晚报讯(记者 于悦 实习生 张娜)近日,位于济

坐落在历山路47号院内的修女楼,周围已经拆空。

修女楼内墙皮脱落了许多。  

齐鲁晚报讯(记者 于悦 实习生 张娜)近日,位于济南市历山路47号院内的修女楼因为周围楼房的拆迁逐渐显露了真容,此前曾有多方消息称该建筑所在地块因开发,修女楼将被平移,但至今未见动工的迹象。文保建筑平移需向文物部门提交方案,而历下区文保部门至今未收到关于平移修女楼的计划。

门窗破损墙皮脱落

文保牌匾也被摘下

10日,记者来到历山路47号院,这里大部分房屋都已被拆除,周围圈起了围挡,地面也覆盖了绿色防尘网,而修女楼孤零零地屹立在这片工地的北侧。通过历山路上的工地入口一路来到修女楼门前,这座二层带阁楼的百年建筑从外观上看还十分坚固,但曾挂在门前的“文物保护单位”牌匾却不见了。

修女院楼坐北朝南,门前停着几辆车,入口处西侧的墙壁上贴有黄色带有“此楼危险,禁止靠近”警示语的牌子,西侧距离门口较近的墙壁上还挂有“省级文明单位”的牌匾。在入口的窗户上挂有“山东省教育厅证书办公室”的牌匾,门上则挂着“山东教学仪器厂地块建设项目征收现场办公室”的牌匾。

记者注意到,入口处涂有绿油漆的门上布满了裂痕,部分油漆也已脱落。进入楼内,可见一楼地上铺着小块的方形瓷砖,墙壁上白色的墙皮大片脱落,墙里面的泥土和水泥裸露着。

楼内对称分布着房间,中间为过道,楼梯台阶是石头的,扶手则是木制,上面布满了灰尘。只有二楼东侧的楼梯可以上到阁楼,西侧进入阁楼的门紧闭,二楼和阁楼的过道都铺着木地板。

记者看到,一楼和二楼的一些房间里还有人,房门较为完好,过道也较为整洁干净。阁楼过道积满厚厚的灰尘,并有沙发、木板等杂物靠在过道两侧的墙壁上,阁楼的房间无人居住,里面都布满了灰尘,墙皮脱落严重,窗户玻璃大多破碎,并且每个房间都或多或少堆积着一些垃圾。

周围楼房已成废墟

百年建筑露出真容

这座修女楼全名为“历山路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2013年成为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该修女院在1908年由修女玛利亚在济南东关东圩门23号创办,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当时有房屋145间,占地17亩,设有织布、纺线等生产设备,1914年重修过。此处还一度为教会学校淑德女中,1952年并入济南市立教养院,1958年前后成为山东省第一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分校的校舍,后来这里又作为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使用,最后成为山东省教育印务中心的办公楼。

修女院原有教堂及修女院所管辖的安老院和孤儿院,其中教堂于20世纪90年代在城市扩建马路时被拆除。安老院和孤儿院创办于1908年,1914年后多次重修,现仅存这座二层带阁楼的灰砖楼房。据了解,修女楼所在的地块是山东教学仪器厂旧城改造项目,该项目自2017年5月17日开始冻结,今年3月份修女楼周边搬空的楼房开始拆除,让这个一直隐藏在院内的百年建筑露出了真容。

其实在历山路47号院中,除了已被列入文保单位的修女楼,还有两座建于1950年代的老建筑,分别是礼堂和一排红砖建筑,虽未被列入文保名录,此前也有专家和市民呼吁保留下来。1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靠近修女楼的东、南、北三侧都是一片废墟,历史照片中的礼堂已不见踪影,而位于院子东南角的一排红砖建筑则被拆了一大半,只留下一面墙体,看不出当初的建筑是什么模样。

延伸阅读

如何处置要经文保部门审批

此前曾有消息称,修女楼将被整体向东北方向平移至东关大街与历山路交叉口西南角,但后来没了动静。记者在修女楼内遇到的一位自称省教育印务中心的人员称:“我们一直在这办公,现在还没开始准备平移工作,只是政府有这个意向,具体工作没定下来。”

10日,历下区文物局文保科工作人员介绍,该建筑的确曾经一度被称要平移。2017年负责该地块的开发商前来咨询修女楼如何使用,“我们告知他们文物建筑肯定不能拆除,他们就问能不能平移,我们就建议找专业队伍进行设计,然后报给我们审批,通过后再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平移。”

“我们所了解到的是,负责开发该地块的人通过专业机构制作了平移方案,但之后并没有来找我们报审,再也没了消息。”该工作人员称,不论要对文保建筑采取什么措施,修复或者平移,都要经过文物部门的审批。

此前,历下区文化局文保科也曾到修女楼内考察过,“内部确实有些地方破损,例如门窗、楼板等,但建筑整体结构并没有问题。在拆周围居民楼时我们也去看了下,对文物建筑影响不大,我们也提醒了现场施工人员不要破坏文物,最好能在文物周边架设遮挡。”该工作人员称。本报记者 于悦

相关链接

济南曾多次平移历史建筑

在济南,经历过平移这种大动作的老建筑,最著名的莫过于位于纬六路27号、建于1919年的“老洋行”。2005年9月,因纬六路道路拓宽,“老洋行”被整体向西平移15.4米。据了解,这是山东省首次进行历史建筑平移。

此后的2008年,同样位于商埠区的宏济堂西号为了进行保护也被整体向北、向东平移,后来这里变身宏济堂中药博物馆。2009年,山东建筑大学将原位于经一路357号的老别墅用两辆液压平板车历经30公里整体平移到建大新校区,创下了国内历史建筑最远距离的整体迁移纪录。

平移能使老建筑免遭拆除的厄运,但一方面难免会对建筑本体有所影响;另一方面花费也非常巨大。无论修女楼平移与否,都期待这座百年建筑能够得到及时修缮与保护,重现它的历史风采,延续济南的文化脉络。本报记者 于悦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