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鲁晚报记者 陈鸿儒 图/齐鲁晚报记者 李岩松
工人正在拆除楼内的东西。
被爬墙虎几乎覆盖的“行政楼”,树木掩映中难见全貌的“办公楼”,绿意盎然的小花园里,年代久远的回廊和凉亭……走进“老师专”,走进红星中路1号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路,都显得如此静雅和闲适。而穿行其间的工程车辆和工人,则让人不禁伤感。
红星中路1号,矗立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师专”,继续教书育人,迎来济宁学院附中师生。对于在这院里留下了青春岁月的学生,以及数十年杏坛躬耕的教师,这座院子,却寄托着无数酸甜苦辣百味杂陈的回忆。
漫步校园,这里的年代感让人有些微醺。那个年代的回忆,都能在这里寻到踪影。红色木质的楼门、蘑菇状的凉亭、繁体字的标语、三四层的建筑、楼道镂空的窗洞……无一不噙满了那个年代的浓墨重彩。
从校园,到办公场所,再到校园。济宁师专和红星中路1号院,完成了一个轮回。半个多世纪的老校拆除,一座新校即将诞生,这也许是无数深爱和留恋着这里的济宁人最大的欣慰。
楼道里老式的窗洞。
年代久远的楼门。
老师专的院子里,留下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