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园小区一处高高的围挡,挡住了沿街店铺,生意受到影响。
连日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了济南施工围挡破损、围而不建、堆放杂物等问题。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关部门对报道中的问题围挡将一一进行加固或拆除。同时,对于围挡如何管理?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答。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 刘雅菲 见习记者 赵卓琪
实习生 张金胜 张文俊
挡住生意的围挡
年底或能拆除
天桥区蓝翔路铁路桥北的围挡在大风中吹起,划破了市民刘先生的车胎。8日下午,药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王先生表示,这处围挡用于防止扬尘,防止市民误入以及美化市容。据悉,蓝翔路铁路桥北边路段东侧的土地在建筑拆除之后,目前因为土地指标等问题尚未开发。“预计今年上半年会进行土地招标。为了市容市貌、防扬尘、防止市民被建筑材料误伤,这个围挡还是不能拆。”王先生说。
据王先生回忆,之前刮大风时,围挡曾被完全吹翻。当时他们对围挡进行了重新加固,现在再刮大风,围挡没有大面积倒塌过。“这说明这个办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为了及时解决大风天围挡被吹到马路上的问题,8日下午,药山办事处已经联系相关部门和工人对该处全部围挡进行检查,并用铁丝、螺丝钉等重新加固。
在昨日的报道中,还提到历城区黄台南路中油华铁加油站向北五十米左右的街道西侧,有两条绿色的铁皮围挡,挡住了十米长的人行道,里面并没有施工的迹象,而是用来堆放杂物。对于这一围挡,洪家楼街道办城管科工作人员表示,里面的物料和工具用于他们辖区拆违施工用,之所以选此处是因为小路是整个辖区最偏僻的地方。“这个工程是长期的,随时发现违章建筑随时用,暂时不会拆除那个围挡。”
高新区龙园小区东门围挡一挡就是半年,附近店铺的生意受到影响。高新区舜华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表示,这一围挡是去年年底设置的,设置的原因是进行河道整治,附近也有学校,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随后,记者从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获悉,这一河道治理项目将会尽快施工,预计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结束。
围挡引发事故
将分清责任处理
围挡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对此,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工作人员唐先生表示,关于建筑工地所使用的施工围挡,主要监管部门是以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为主,由各区、县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为辅,对其进行检查、管理。“一旦我们发现存在问题,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施工单位需要明确按照施工围挡设置的要求,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我们会下达整改通知单,对于情况较差的,将下达停工通知单。”唐先生说,施工单位需要在一定的限期内整改完毕,限期会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针对目前出现的围而不建的问题,唐先生表示,一直未报审开工建设的工地,只要围挡设置符合要求,扬尘防治到位,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对此项问题不会进行明确干涉。“但如果施工单位出现围挡设置不符管理要求,扬尘治理覆盖不到位,围而不建的情况,各区县属地管理会对此进行查处。”唐先生说。
近期频频出现大风天气,许多地方的围挡已经出现了破损问题,威胁市民出行安全。“对于施工围挡,我们都会严格检查,经检查后确实存在问题的,会及时进行现场维护。”唐先生表示,之后将会进一步推进施工现场管理精细化,严管严查,如有因不可抗力引发的事故,将分清责任后进行后续处理。
评论
治理围挡扰民,需在细微处见真章
齐鲁晚报记者 张九龙
街头围挡设置的初衷是在施工时起到安全和美观的作用,但是如果围挡设得不规范或出现了破损,就会惹事。连日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兵分多路对济南的围挡进行了探访,发现不少问题。
现实生活中,不少施工围挡成了市民的“拦路虎”、市容的“遮羞布”。各类施工围挡中,不乏挤占人行道、围而不建、质量低下、缺乏清洗养护等现象,这不仅给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带来了不便,而且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济南的现代化都市风貌。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济南市相关部门虽然规定施工围挡应保持清洁整齐,出现破损、污染、积灰、积尘等现象时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修复和保洁,但是对围挡何时设立、何时撤出、由谁监管等问题缺乏强制性规定。到底何时拆除围挡,竟然只能靠权属部门自觉,没有任何部门有进行监督的权限,如此权责不清,难怪会出现施工围挡“设立容易拆除难”怪象的出现。
施工围挡反映的是城市的细节,一处施工围挡影响的或许只是周边有限的居民和商户。但是,城市管理没有小事,更不能忽视小节。应当认识到,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居住体验,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居住体验在影响市民幸福感、归属感、认同感的同时,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济南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施工工程不断,施工围挡随之越来越多。施工围挡积少成多,就成了一座城市的大问题,直接体现出城市管理的水平和精细化程度。
参考国内城市的经验,济南应尽快开展专项整治,并出台管理办法规范施工围挡,给施工单位套上“金箍”。同时,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实现对施工围挡的常态化管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微之处才能见真章。“绣花式”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精、重点在于细。唯有把管理精准落实到“细枝末节”,像“绣花”一般“一针一针铺于毫发”,城市才会更有“温度”,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归属感才更可持续、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