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爱发脾气该怎么办?在不少情商培养机构的攻势下,“情商班”火爆家长圈。很多家长在谈论孩子话题时,如果孩子是“万人迷”,受小朋友欢迎,就会被认为“情商高”。近日,记者带娃进行了实地体验探访。
我已是才艺“冠军”
可大人并不满足
我叫胖米,现在刚刚20个月。听爸爸说,我的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天天一副要行侠仗义的模样。跟我爸逛商场,看到早教机构里有小朋友在排排坐,穿工装的阿姨指挥他们做各种动作,我妈说“孩子这么小就要上课,能行吗……”
我的妈妈写了很多有关辅导班的新闻,但是自从我出生后,我妈妈的焦虑总是“身不由己”。
我一岁以后,就已经能说会道了,现在也具备了唱歌吟诗等技能,小区同龄宝宝的才艺大比拼中,我基本都能拿冠军,我姥姥对此很骄傲,我妈妈却并不满足。
每次逛商场,看到早教机构妈妈都会拉我进去。然后,变着法儿各种体验,职业的批判和母性的焦虑在她身上“打架”,她不知道如何取舍。
有一天,我妈通过其他家长看到了一个叫什么“儿童情商培养”的链接。从表情变化中,我知道她心动了。她想知道到底咋回事,于是就带我和姥姥去了。
于是,我跟妈妈去了“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那里的布置跟之前去体验的机构差不多,游乐区里海洋球和滑梯是标配。另外有一个小书架,上面的很多绘本我家里也有。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个年轻阿姨,妈妈让我喊“姐姐”。姐姐说话很温柔,见面就夸我很会说话。姐姐跟妈妈“密谋”说了一通,我能感觉到她们在谈论我。
抢汽车“逗”我
还能不能好好玩了
在情商乐园,又来了一位可可姐姐,她和我玩了一会儿积木游戏。
就在这时,一位姐姐突然拿进来一个车车,这是我的最爱!我急切想玩这个车车,但是可可姐姐并没有马上给我,我有些着急了,想哭。
可可姐姐在旁边耐心问:“你想玩吗?想玩的话跟可可姐姐说。”
我在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我仅仅20个月大,有时候并不能马上领会陌生人的意图。
经过妈妈的“翻译”,我终于明白可可姐姐的意思了。我抬起头对可可姐姐说:“想玩。”
可可姐姐马上把车车给我了,可是我还没仔细看一看,可可姐姐又说:“这是我的玩具,我要收回来了。”然后一下子把车子拿走了。我感觉自己无法接受,顿时大哭起来。
可可姐姐接着问:“你是不是还想继续玩?”我哭了,感觉快达到目的了。但是,可可姐姐接着说,“还想玩的话,跟姐姐说。”但是她还是没把车车给我。我有点情绪激动。
这时候妈妈把我抱起来了,一边走一边安慰我,但是我想出去,大人们这么折腾我,我又点烦躁,不断跟妈妈说,“妈妈,出去。”
后来,可可姐姐把车子给我了,但我还是想出去,不想继续在这里玩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立伟
记者手记:
小心没培养好情商,反吓出了恐惧
孩子的玩具被拿走,其实是一个转折点。虽然后来胖米情绪渐趋稳定,但是中间几次喊着要“出去”。该环节的设置,可能是要看一下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说,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理念是好的。在训练师看来,下一步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这种被抢玩具、分享玩具的情况也会时常在小伙伴之间发生,孩子需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至于费用,销售人员称,20个月这个月龄段,3岁之前的亲子课程还可以上一年半,费用是两万多,打完折最低是一万九千多;如果只上一年是14280元,半年是7980元,半年的是24个课时,每周上一次课。上的时间越多,平均课时费用越便宜。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董会芹表示,“儿童情商是有必要的,对儿童进行情商培养无可厚非,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社交更顺利一些。”不过,董教授也提出,在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二是注意因材施教,但如果方法不对,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社交等产生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