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合作社咋成了非法吸存据点?非法集资作案方式都有啥花样

   日期:2019-06-02     评论:    
核心提示: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逐渐向农村蔓延。一些人打着新型农业的幌子,通过办合作社、搞共享农业、推出手机APP引诱会员认购果树、菜地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逐渐向农村蔓延。一些人打着“新型农业”的幌子,通过办“合作社”、搞共享农业、推出手机APP引诱会员认购果树、菜地、家畜等茶品获取收益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后跑路,诱骗不少农民上当。省公安厅提醒广大农民,对此类非法集资陷阱应谨慎辨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阿凤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法人代表被判三年罚5万

在某草莓种植合作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中,由村支部书记李某成立的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未取得资金互助许可证的情况下,超出业务范围,通过开会、喇叭宣传、口头宣传等形式,利用该合作社的名义,公开向社会承诺存款利息高、无风险。截至案发,共向社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247万元,对外累计借贷1339万元。最终,该合作社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法人代表李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而在轰动全国的隆尧三地农民合作社非法集资案中,案件涉及16个省市,非法集资80个亿,参与人员超过10万。三地合作社向农民承诺:“凡入股1万元,即可得到100袋面粉。除此之外,4个月利息30%,1年利息100%。如想退社,返还本金和利息,已被食用的面粉免费赠送。”但其实,三地合作社无任何经营实体,无任何盈利,未得到任何国家补贴,且吸收的资金没有用于生产经营,而是用后面入股的资金给前面入股的人付利息,最后形成巨额亏空。

我省清仓非法集资隐患

重打坑农害农行为

随着互联网、社交软件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非法集资行为也不再仅限于“合作社”等形式,而是仅靠一部手机、一款手机APP就可以。此类行为往往门槛很低,骗取金额不大,在几百元到一万元之间,但扩散极快,受骗人数众多。

对此,山东省公安厅表示,将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涉农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依法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以涉农领域和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为重点目标,严厉打击农业合作社、P2P网络借贷平台等非法集资犯罪。“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参与非法集资的人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提醒。

省公安厅将协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农村合作社、农业共享经济,对打着“投资理财”“消费返利”“资金互助”名义的重点坑农、害农等行为,综合多种措施、手段,开展风险排查,实现辖区内非法集资风险隐患清仓见底。

一、打着“涉农合作组织”旗号的非法集资有啥特点

●无产业支撑,基本不涉及农业生产活动;

●无产品交易和盈余分配,不对农民成员提供任何生产经营服务;

●广为宣传,在农村广布“熟人业务员”,通过发放高额介绍费等方式招聘收买有威望的人作为代办员,发动亲友和农民群众存款。

●虚构高额回报,向农户作出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理财收益的承诺,施以小额或短期回报,引诱农户继续投入。

二、非法集资作案方式都有啥花样

●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

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金融互助计划等新型形式实施非法集资行为。

●打着“投资咨询”“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众筹”“私募基金”等旗号。

通过高息引诱、短期兑现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

●打着“养老”的旗号引诱老年人投资。以投资养老地产等名义,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广大老年群众“加盟投资”。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