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资料片)
夜泉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鑫 摄
5月下旬以来,济南在“双招双引”上动作不断。一周之前,济南“北上”对接驻京央企,拿下39个、总投资额1395亿元的项目单,28日,济南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南下”行程,并将于30日在上海举办“聚焦世界500强”高质量“双招双引”推介会,短短十天内,济南党政代表团在京沪两地高调亮相的背后,究竟有何考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悦 夏侯凤超
从央企到世界500强
23日,济南与中央企业合作对接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签约合作项目39个,总投资额1395亿元。济南用自己的自信和发展,在北京的这场对接会上得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8日上海之行,济南再次主动出击,对标先进,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深入对话沟通,学习先进经验。
两次学习考察都规模高、阵容大,却各有千秋。京沪是中国的重要窗口,首都央企分量重、发展快,上海是对接世界的纽带,良好的营商环境使众多外企落地生根。面对不同的城市背景,济南精准对焦。赴京,对接央企、科研院所,主要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来沪,深入交流世界500强企业,以上海为支点,向国际化迈进。吸收和分析京沪的优势,才能筑“巢”引“凤”。
本次赴沪与进京相比,除了对接企业,一行人还深入考察了上海“绣花”式精细化治理。
然而,在对两地“求贤若渴”的背后,都隐藏着济南对“双招双引”和高质量发展的强烈愿望。
北京之行,短短两天半的时间,代表团会见了9家央企负责人;上海之旅,不到三天的时间内,代表团将拜访多家世界500强、驻沪跨国公司、知名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争分夺秒进行对标学习。
在地理位置和战略方向来说,济南与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地相邻。“北上”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寻觅合作,“南下”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对于济南的高质量发展,济南自身始终主动谋事求变。因此同北京对接会一样,本次进沪同样拥有重大意义。
“双招双引”要拼要抢
“各地招商引资就像‘虎口拔牙’‘饿狼扑食’,一个好项目肯定会有很多地方去竞争。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拼抢精神,是不可能争下来的……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县区都要有雄心壮志。如果没有豪情,没有胆气,没有亮剑精神,就不可能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表示。
目前全国各地都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当作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也在创新政策、机制、环境上多下功夫。不努力就会被落下,无论“北上”还是“南下”,济南的招商引资“很拼”也“很抢”。
济南正在做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高质量双招双引也是关键一招。通过引进高端前沿项目、创新领军团队和高精尖人才,以及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北方的总部基地和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聚集地,济南正日益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定位“国际化大都市”的济南,党政领导带队,当起城市推销员,对接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央企,也是推进国际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世界500强、央企还是跨国公司,这都契合当前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正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招商引资要做到用心搭建平台,重点搭好承接央企和跨国公司平台,搭好承接省企平台,搭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好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平台,搭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园区平台,搭好承接侨商侨资平台,搭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平台。”王忠林说。除了对外对接,开展高质量双招双引,济南也在对标先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更多的项目与人才选择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