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都会毫无例外地进入全民分析作文题的环节。7日上午11点半,2019年高考首场考试——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题再次成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其中,“人民日报押中高考作文题”的阅读量甚至高达2.6亿,讨论量也都达到2.9万。不仅如此,有学校老师也在今年语文考试后称押中作文题目。那么,媒体和学校频称“押中作文题”究竟意味着什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押中题的真不少
6月7日上午,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有网友发现,全国Ⅲ卷的作文题目与《人民日报》公众号6月6日发送的推文几乎一模一样。
而在此之前,共青团官方微信号发布了几乎同样的内容。很快,央视新闻也称,“我发这个话题的时间更早!6月2日就发了!”
除了媒体,有学校也称自己押中了题。7日,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发喜讯,称老师们押中了多道题。“先不论演讲稿的题材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反复打磨过的,而且取材也与日常训练很相符呐……”
记者注意到,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篇2016级时文选读素材正是“劳动”。
该校另一篇材料作文,所围绕主题也是“劳动”。可见,山东省实验中学今年押中作文题并非空穴来风。而这,也与该校优秀的语文教师团队是分不开的。记者了解到,2018年高考该校便押中了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押中”意味着接地气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么多“押中”,说明作文命题和社会热点结合紧密。“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社会发展,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此类作文题变成考查学生对热点的了解,确实很容易让人“押到题”,从而产生宿构、套题,而非重点考察思辨与表达。
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温儒敏教授表示,这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立德树人,作文题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今年的题比较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让学生有所选择,‘有话可说’。”
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赵清芳也认为,与去年、前年的作文命题思路有所不同,今年不再考查学生对宏大时代主题的叙述,而是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这一点来说,这一命题比较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