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1日召开的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表示,“十三五”期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维持18.5%的增长率,将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指出,随着新兴能源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度融合,使得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不断清晰,能源互联网越来越被广泛地认为是实现未来能源革命的重要技术支点。
在此次峰会上,国家能源局节能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修炳林宣布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此外,中国能源研究会和埃森哲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高管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企业家们期待能源市场改革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以增强投资能源互联网决策的确定性。
成立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
史玉波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今年下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目标从产业政策上给予了方针与指导。
史玉波解释,“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得益于IT/OT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初步形成并不断演化出新的业态。”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丁民丞表示,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能源互联网约占中国GDP的7%。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嵘介绍,为了更好地促进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行动领导小组的支持与指导下,清华大学组织了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推广、标准检测等领域的有关单位发起了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
该联盟已经得到国家能源局的正式批文。其宗旨是: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培育和发展能源互联网及其关联产业,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联盟在年内将合法地落实首批成员单位确认和其他各项工作。”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四大因素阻碍企业投资能源互联网
此次峰会上发布的《报告》,围绕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涉及的各类企业对近百名现任中国能源生态圈企业高管进行访谈调研后发现,以第一手数据呈现出了企业决策者对这一新兴市场的感知程度、战略调整和现实顾虑。
《报告》发现,逾九成中国企业认为能源互联网未来三年会对中国能源产业链产生影响,其中更有近两成企业认为这种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受访高管认为,未来三年中最具颠覆性的市场变化在于,能源电力行业的价值增长点从传统产品销售转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能源服务。
在本次调研中,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型能源服务商将对产业链现状带来最大冲击——这类服务商不但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整合的B2B和B2C能源服务,还会借此平台延伸至相邻行业(例如家居和零售),以创造价值更大的跨界服务市场。
“新一轮市场竞争将围绕能源消费和需求侧展开,能源消费体验的差异化将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丁民丞分析,最值得关注的高附加值领域包括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解决方案,以及能源交易平台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
根据调研,89.6%的受访高管认为,数字化的能源业务平台是企业开拓能源互联网市场必需的技术能力。紧随其后的选项是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网技术、集中式能源生产的智能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营销和网络化用户服务技术。
《报告》指出,三分之一受访企业计划五年内新增专项投资5亿元以上,用于企业内部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化能源业务平台。
丁民丞指出,国内能源及电力市场改革尚未完全落实到基层、多数能源企业尚缺乏清晰的数字化战略、跨界合作伙伴之间尚缺乏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和共赢机制、中国能源用户需求的细分程度还不足以支撑新的盈利增长点,这四大因素都是阻碍企业投资能源互联网决策的主要因素。
文章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