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不再仅仅是回老家探望亲人。由于经济发展,无数中国人可以负担得起度假旅游的费用。在中国,旅游成了很多人的一个选择。对中产阶级来说它就像是吃吃喝喝或者是到外面晒太阳一样。它成了一种日常活动。
当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人始料不及。据统计,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但当时7天累计的“天文数字”放在现在,不到半天就可突破。在体量上,黄金周已经翻越几个数量级。
据报告大厅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将接待5.89亿人次,旅游收入4781.8亿元。人次是18年前的20倍以上,收入则增长了30多倍。
毋庸讳言,旅游收入盆满钵满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硬件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更关键的是,付出这些成本后,人们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消费品质。
一名中国男子说:“我要去哪儿?哪儿也不去。到处都是人,我可受不了。”一位女士说:“以前我都是在黄金周的时候旅游。但是今年我不这么做了。人太多了,到处人满为患。”
面对拥挤不堪的车流,很多景区都提出来,要大幅扩建停车场。“但是,如果用高峰期来配置资源,这是最蠢的办法。
正如春运期间,不少人提出要依靠提高运能来解决春运问题。但是,固然高铁能缓解春运压力,如果真是按春运高峰需求扩建铁路,那么在非春运和非黄金周时段,95%左右的客运能力将被闲置,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怎么办?
一是从供给端发力,完善现行的黄金周假日制度。
25岁的吴丽(音)说:“我要去杭州。我没有这么多的假,而且有几天已经用掉了。所以我只能在黄金周期间旅行。”
这是个根本的问题:大多数中国人的假期很少。因此全国的休假时间都集中在每年的两个星期:年初的春节和十一的国庆节。
不少专家建议,应考虑恢复“五一”长假,从而分散极限性高峰峰值。
二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然而,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约为50%。而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部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落实的情况相对较差。部分专家也提出,劳动法虽然有规定,但是缺乏具体细则条款,制度上的漏洞成为落实带薪休假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