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玉米大斑病在各地开始发生,并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其中,在内蒙古病株率5%-20%,山西一般发病株率1%-2%,最高5%,河北平均病株率8.5%,最高病株率21%,吉林病株率1.1%,宁夏彭阳、原州病株率分别为4.8%和15%,病叶率分别为1.6%和1.8%。
山西临汾市植保植检站消息,当前玉米大斑病在临汾市平川县市区和山区均有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一般发生田发病株率1~5%,部分山区县发病株率达25%以上;宝鸡市农技中心预测,全市大斑病发生面积70万亩。
河南省农业厅消息,预测今年玉米大斑病在三门峡、洛阳、济源等地局部中度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
陕西省植保站消息,预测玉米大斑病在陕北、关中西部、商洛地区中等发生,其余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50万亩。
黑龙江省各地植保站、测报站田间监测调查,目前多个县份玉米大斑病已开始发生。发生县份主要有安达、双城、木兰、阿城、宾县、穆棱、桦南、肇源、肇州、庆安、逊克等地,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5%-10%,发病较重地块病株率为30%左右。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造成田间大量的越冬菌源,玉米大斑病发生逐年加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我们该怎么防治玉米大斑病呢?跟农财君一起看看吧!
01 发病症状
玉米生长前期很少发病,抽穗后严重,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
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看着像“烤焦”了一样。
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02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品种、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
玉米感病品种的推广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在种植感病品种并有一定数量菌源的条件下,发病的轻重则取决于温度和雨量。通常7~8月间平均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地区,适于大斑病的发生流行。
轮作或合理间套作田发病轻;
早播比晚播的病轻;
稀植的比密植的病轻;
肥沃田比瘦瘠地的病轻;
地势高、通透好的比地势低湿的地块病轻。
03 防治方法
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
2、轮作。重病田块应进行2年以上轮作。
3、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
4、药剂防治。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敌菌灵500—600 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来源丨农财网种业宝典、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临汾市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信息网、河南省农业厅、宝鸡市农技中心、陕西省植保站、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