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近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开发布2017年度深圳市行政审判工作报告和十大典型行政案例。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报告显示,深圳受理行政案件1万余宗创历史新高,其中市属机关被告超七成。同时,行政机关败诉率近3年逐年下降,“告官不见官”现象进一步改善,2017年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共出庭应诉206人次,相较2016年的139人次增长48.2%。
去年受理案件过万宗
2017年度,深圳两级法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创历史新高,共10135宗(其中旧存1517宗,新收8618宗),同比增长12.6%,其中一审案件4536宗,二审案件1518宗,非诉执行案件4006宗,国家赔偿案件75宗。与2016年度相比,一审增长19.4%,二审增长9.4%,行政非诉执行增长7.5%。
2017年度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8747宗,同比增长18.6%,其中一审3570宗,二审1121宗,行政非诉执行4004宗,国家赔偿52宗。其中一审、二审行政诉讼案件中生效案件为2932宗。
值得注意的是,盐田法院集中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年度增长近四成。2017年度,深圳中院受理行政案件1773宗(一审行政诉讼案件255宗、二审行政诉讼案件1518宗),同比增长8.2%。盐田法院共受理行政案件8287宗(一审行政诉讼案件4281宗、行政非诉执行案件4006宗),同比增长36.5%。
案件数量的增长导致法官人均结案数量上升幅度较大,行政案件方面,2017年度深圳中院法官人均结案195宗,同比增长38.3%;盐田法院法官人均结案434宗,同比增长29.9%。
深交所首次成被告
报告显示,2017年度行政案件除了以市场监管、公安、规划国土、住房建设等部门为被告的传统类型外,出现了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考试院等为被告的案件,如深圳中院审结了深圳首宗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被告的行政案件。
另外,随着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还出现了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的案件、行政协议案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等新类型案件,例如盐田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福田区检察院诉深圳城管局不履行生态线内用地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去年,随着罗湖棚改项目启动,重大复杂及群体性案件也不断出现。深圳两级法院共受理涉及罗湖棚改一审行政诉讼案件217宗,被告涉及市区两级人民政府、规划土地监察、公安、住房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等行政机关。
去年败诉率6.4%
报告指出,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增强。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近3年逐年下降,2017年度行政机关败诉189宗,败诉率6.4%。
“行政机关败诉率6.4%,并不意味着其他案件中被诉行政行为都是合法的”,深圳中院行政庭庭长杨克成提到,生效案件中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案件1109宗,行政机关实际胜诉率37.8%;此外,法院并没有对裁定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案件的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这类案件有663宗,占全部生效案件的22.6%;还有相当比重的行政案件,原告通过诉讼程序达到了诉讼目的后申请撤诉,以和解撤诉结案,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未作出结论。生效案件中原告撤诉案件927宗,占全部生效案件数的31.6%。
报告指出,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仍存在不足,事实认定不准确成为主要原因,占全部败诉案件的63.5%。
另外,行政诉讼中“告官不见官”现象进一步改善,2017年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共出庭应诉206人次,相较2016年的139人次增长48.2%。
存在当事人滥诉现象
在深圳两级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当事人滥诉现象一定范围内存在。如盐田法院新收市场打假类行政案件621宗,其中市民王某三兄弟就起诉了219宗,市民刘某起诉85宗,市民陈某起诉74宗。
还有部分当事人因某一项行政纠纷,分别对不同行政机关提起行政不作为、信息公开等多项诉讼,甚至基于每次诉讼再向行政机关要求公开该诉讼案件中被告购买律师服务的信息,然后针对被告的信息答复再提起行政诉讼,导致循环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