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二中石玉晨(中)生物奥赛获金牌,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学校供图
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条鲫鱼刷屏,全国50名高中生因在生物奥赛决赛中成功解剖鲫鱼,拿到保送资格,提前敲开北大、清华等名校大门。“解剖鲫鱼上北大清华”一时引发热议。不过,多位生物奥赛指导老师表示,这其实是误读,生物竞赛不仅考查理论和实验操作,考试难度远超高中所学,实验操作中的解剖鲫鱼只占十分之一分值,并且解剖题的要求是正确找到其中的五块鲫鱼骨头。
历城二中小妮摘金被保送
8月16日到8月17日,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支代表队、240位选手参赛,其中山东派出8人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72枚金牌、72枚银牌及96枚铜牌。在8名参赛的山东学生中,有6人获金牌,分别是济南历城二中石玉晨,排名第8;潍坊一中的张豪舜,排名第23;临沂一中的赵振宇,排名第25;潍坊一中的滕佳豪,排名第37;临沂一中的刘畅,排名第53;潍坊一中的陈姝睿,排名第72。2名学生获银牌,历城二中的马炳林,排名第88;临沂一中的张朝栋,排名第113。
在获奖选手中,金牌前50的选手将组成新一届生物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明年寒假参加冬令营集训,再从中选拔出4位选手组成国际生物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在摘得金牌的同时,他们还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的保送资格,比如历城二中的石玉晨已被清华大学保送录取。
石玉晨是历城二中2016级学生,两年前以推荐生身份考入历城二中,一直以来都对生物有浓厚兴趣。
靠解剖鲫鱼就能获保送?其实只是四道实验题之一
不过,在这场被众多参赛学生称为“国决”的竞赛,近日却以另一种方式爆红网络。由于在实验操作中有“解剖鲫鱼”这道题,一时间,“解剖鲫鱼被保送清华北大”的话题也走红。对此,有生物奥赛指导老师表示,这完全就是对这场科学赛事的误读。
今年生物奥赛全国决赛的理论试题共103题,由多选和单选构成,但内容几乎都来自国内权威生物学期刊发表的学者论文,试卷有26页之多,要读懂这些试题,并选出正确答案,确实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背景知识。想取得较好成绩,在240名高手中“杀”进前50名,平时所学教程至少要覆盖生物学大学本科阶段。
据介绍,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决赛分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各占50%分值,其中的实验操作部分又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遗传、分子和生化四个部分,每部分各占分值25%。解剖鲫鱼是动物生物学里的一部分,而且只占动物生物学部分分值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解剖鲫鱼所占实验部分的分值最多只有十分之一。据考生回忆,实验操作考试从早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30分,共分四组实验,每组一个半小时,中午吃饭休息,然后继续考试。
实际上,“解剖鲫鱼”这部分,并非网上所说的“杀条鲫鱼就完事”,考生不仅要对鲫鱼进行外形观察,将实验题目给出的9个标签,正确贴在鲫鱼的相应位置,然后再对鲫鱼进行解剖。解剖目的是剔除鲫鱼肉,然后正确找出题目中给出的五块鲫鱼骨头。除了解剖鲫鱼,实验题还有关于昆虫的实验、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等。
之前曾考过解剖小龙虾
之所以会有“解剖鲫鱼上北大清华”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因往年的“国决”实验题大多“不见血”,解剖的主要是无脊椎动物,要求考生解剖一条鲫鱼并取出特定部位骨骼,对考生来说很新奇。不过,多位奥赛教练表示,这样的考题也在意料中。 作为山师附中生物奥赛教练,杜晓艳从2006年起担任该校生物奥赛主教练,她辅导的多名学生曾被保送至北大、浙大等名校,尽管近两年山师附中没有学生入选生物奥赛山东省队,她一直在关注着每年的决赛。“实验操作这一环节,不仅包括动物解剖,还有观察植物、细胞等,在动物解剖这一部分,前几年还考过小龙虾、蚯蚓、田螺,基本上以无脊椎动物为主。”
山东每年仅8人能入选省队
“这些选手不是因为解剖一条鲫鱼就被保送北大清华,他们要付出很多心血。”杜晓艳介绍,按规定,只有金牌前50名选手才能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保送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资格,这绝非易事。
以山东为例,学生要先通过学校初赛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山东赛区两轮赛事选拔,其中,联赛成绩要进入到前8名才能最终入选山东省队,才有资格进入全国决赛。实际上,每个省市代表队的名额一般固定在8人,这240余名高手将展开激烈角逐,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的50名金牌选手,还将在第二年的2-3月参加一次国家队选拔,最终只有4名选手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