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赴海外留学,学有所成、顺利毕业是海外学子的通常模式,但也有个别学子在留学期间中断学业选择退学。说到退学,也许不少人对此持“负面”看法。但事实是什么样的?
其实,退学是学校和学生双方的事,将退学的板子只打在学生身上的看法并不客观。对退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究竟原因有哪些呢?
重新思考人生选择
选择出国求学的大多数留学生对海外的生活和教育抱有美好的期待与憧憬,但如果没有审慎的思考和清晰的判断,结果可能和自己的期望有很大的距离。
刘垚(化名)从7年级开始在国际学校读书,这也让她拥有超强的适应力。本科时她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读市场营销,但就读期间她选择了退学,其原因既不是孤独,也不是成绩不好,而是希望能重新选择。
她回忆说:“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我发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去问身边的小伙伴,有的人的答案也和我的相似:父母的选择。我开始觉得自己一直都在为了考试而学习,这其实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父母的金钱。为什么不能先工作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然后再去考虑学什么呢?当时大二班上有一个中年人,我了解到他便是先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后,再来上学弥补。受到他的启发,我决定退学,先了解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再去上学,不想只是为了那张文凭去读书。”
正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读硕士的力俐身边也有因不满意自己的专业而选择退学重新申请的同学。“我有一个同学在国外读大学,因为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就稀里糊涂地申请了比较热门的商科。结果读了之后才发现不喜欢,又退学重新去读艺术史。”
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路
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学子,陌生环境下,压力无处不在。李青(化名)本科时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读书,因为始终无法融入异国的环境,最后主动放弃了学业,回到国内。她回忆自己当时的状况:“我在国外时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没有朋友。我接触和认识的大部分人是美国人,彼此文化差异很大,沟通交流存在障碍。我不想用父母的血汗钱只换来一纸文凭,更不想在国外继续消沉,最后我决定退学回国。以后的路还很长,一步一步来,是金子总会发光。”
正如一位选择退学的学子所说的:“挺感谢当时作出退学决定的自己。并非做所有事都要坚持,年轻时就要勇于改变。不必非要按部就班沿着某条路一直走下去,主动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路,亦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莫让自己陷入“被退学”
国外高校教育体系大学阶段对学生要求严格,因课业压力的繁重退学的学生确实有。林云(化名)本科时曾在英国学习建筑,他谈到,自己身边就有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学业的重压而退学。“我们学校比较严格。第一年班上同学大约100人,第二年就有学生退学,第三年又有学生退学。”
但对留学生来说,要避免因自己主观不努力、考试作弊等而陷入“被退学”。
刘佳畅(化名)在日本读书时挂了两科,需要重考,可是在准备重考期间却迷上了游戏。“重修过程中,我迷上了游戏。作为一个从小学到高中不玩游戏的男生,我几乎无法抗拒这个时候爆发的游戏瘾,再加上我当时轻视重修的学科,觉得通过期末突击复习就可以冲回来,但结果是我没能及格。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几乎无法挽救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国,要么看能不能找个社区大学。”
无论以何种理由退学,一旦遇到,就需要积极面对。如果能借机重新审视自己,化被动为主动,或许可以开拓出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