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叫好又叫座 兼并重组扩能又转型

   日期:2024-11-18     来源:东方财富网条评论    评论:    
核心提示: 据报道,由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4月26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靓丽,首日揽获4650万元票房,超过《泰

     据报道,由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4月26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靓丽,首日揽获4650万元票房,超过《泰囧》创下的首日3650万元票房纪录,一举摘得“2D华语片首日票房冠军”的桂冠。此后,该片票房依旧强势,上映三天就超过1.4亿元,上映四天即接近2亿元,被央视等主流媒体热捧为“内地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在此之前,就因为《泰囧》的高票房让公司业绩大增。根据2013年一季报数据,光线传媒今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 .12亿元,同比增长94.8%;营业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89.66%;净利润8227.26万元,同比大增317.30%。公司坦言,营业收入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确认了《泰囧》和《厨子戏子痞子》的部分票房分账收入“影视剧收入大幅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影视剧业务实现收入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08%。

     较长时间以来,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之中。电影、动漫、电视剧,热热闹闹而来,不赚钱甚至赔钱而去。于投资者无回报,很难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以《泰囧》为契机,影视产业正在改变赔本赚吆喝的趋势。不过整体上看,文化产业赚钱效应才刚刚开始,和好莱坞相比差距还不是一星半点。可以说,在文化产业,仅有“深沉”是不够的,必须赢得市场,赢得观众,赢得票房。

     ST公司“盈利”之后逾六成一季度亏损

     随着年报、季报披露落幕,数据显示,两市目前共有90家ST类公司,其中有45家公司的年报以亏损的状态出现在投资者面前;2013年一季报中有56家公司亏损。对比这两项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两个财务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的有33家公司,57家公司则在2012年实现盈利后在2013年一季度再次亏损。不过,从整体上看,90家ST类公司中,仅有24家公司在去年和2013年一季度连续实现盈利。

     中国资本市场一大怪:企业亏损不臭,反而成为广受欢迎的“香饽饽”。在跌跌不休的,ST类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为市值上涨“大户”,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壳资源”的物以稀为贵。而快速扭亏,多半是“做账”做出来的利润。扭亏为什么?为了卖壳,卖壳为什么?为了圈钱。于是乎,买的、卖的乐此不疲,中小投资者乐得借机解套,一切似乎皆大欢喜,苦的是整个资本市场变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劣质市场。做实业的不受鼓励,炒作变现的被鼓励,中国股市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赌场。

     并购重组日益活跃能否促进转型升级

     据报道,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并购市场快速发展,去年全球并购金额达2 .8万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二,增速居世界首位。并购方式主要为集团上市、横向并购、财务投资和借壳上市。境内并购占60%,境外并购占40%。以深圳为例,近年来深圳的并购重组活动日益活跃,2008年到2012年,深圳有8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236宗并购重组交易,累计交易金额达1190.52亿元。有专家认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经济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挑战,增长方式亟待由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转变,并购重组成为必由之路。

     一般说,并购属于“外延式扩张”,是在较短时间内用资本杠杆实现产能扩张或产业链延伸。这种方式的发展速度,显然超过企业靠自身积累的内生式扩张。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读者们还记得,当年等“热门”行业,就是用这种方式急剧扩大产能,搞得中国产能短期内超过世界的一半。所以,扩张产能是一个方面,优化产能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文章,是更大的挑战。

     上市公司热衷炒股为何被广泛质疑

     根据2012年年报,2469家上市公司中,有955家公司有证券投资行为,占比约38.7%,共计投入金额超过6090亿元。此外,不少主营业务并非投资的上市公司也热衷炒股。数据显示,根据2012年年报,36家上市公司持有证券个数在20只以上。热衷炒股被媒体和投资人广泛质疑。

     投资什么领域、发展什么行业,本来就应该是企业行为,外人不应该说三道四。但是在中国,企业的重大投资行为,往往被人们议论纷纷,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有许多是国有企业,甚至是央企。这些企业虽然披上了上市公司的外衣,但和真正的企业相比,还是有巨大的不同。比如,在垄断地位上,央企往往独具优势;在人员管理上,央企负责人并不由市场说了算。国企、央企到底应该干什么?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完成社会目标、保障国计民生为己任?这个基本问题不解决,对企业该不该炒股的质疑还要继续下去。

     上市公司薪酬畸高效益收入非正相关

     据统计,截至4月26日,有可比数据的2355家上市公司,2012年共为其员工发放薪酬1.75万亿元,人均年收入为11.8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增幅仅为2%,远低于去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增幅。从绝对数额看,2012年上市公司人均年收入11.83万元,远高于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7万元。上市公司人均年收入是薪酬所得总额,属于税前收入,其中还有保障等当期不可支配收入,按40%的比例扣除这些内容,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大约在6.5万元左右,仍然远远高于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万元。

     上市公司是企业翘楚,效益和薪酬都处于高位本无可厚非。但是,效益表现与收入正相关,才是正常的。而一些上市公司效益下滑,企业职工收入却不下滑;一些上市公司管理混乱,高层管理者收入却有增无减;一些上市公司是国有垄断企业,靠着垄断地位不断“提升效益”,职工收入增长显然是无功受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在上市公司整体效益表现平平的情况下,员工收入增速下滑倒是正常之事。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