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国际评级机构银行业评级思路及启示

   日期:2024-06-02     来源:东方财富网浏览量:18有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商业是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其他行业实体,银行更可

     商业是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其他行业实体,银行更可能对经济体系产生系统性影响和危害。如果任由银行倒闭,其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使本国经济或世界经济处于危险的境地。回顾银行业危机的历史,大部分情况下银行部门能够得到外部救助,但也有很多违约的案例。因此,如何评价和衡量银行的信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业评级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标普、穆迪、惠誉等评级机构开始对银行债务进行评级,并逐渐扩展到银行存款评级上。这一阶段的评级结果主要揭示银行足额、按时偿付债务及存款的能力和意愿。经过长期发展,银行业已经成为国际评级机构重要的评级业务。截止2013年4月,穆迪在全球覆盖的银行业受评主体数量为2226家,标普为2351家,而惠誉更是多达3481家。随着评级业务的开展和违约数据的积累,银行业评级结果呈现出不同于工商企业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银行业财务杠杆较高,经营波动性较强,极易发生危机,其破产倒闭率高于工商企业;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业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银行破产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长时间的经济衰退,政府必须对银行进行救助以防止其阻碍经济增长,其结果就是银行的违约率反而低于工商企业。这些特点对于银行业的评级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为增加银行业与其他资产类别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国际评级机构结合银行业的行业特点完善了银行业评级框架,逐步建立了银行业个体评级体系和支持评级体系。但与传统工商企业评级方法相对成熟不同,银行业评级方法论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这一点突出体现在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评级机构对于传统工商企业评级方法调整不大,但针对银行业评级方法做了系统的修订和调整。

     一、国际评级机构银行业评级思路简介

     (一)标普的银行业评级思路

     2004年3月,标普发布了早期的《银行业评级方法概论》,采用宏观经济风险、行业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交易风险、风险管理和财务灵活性等七个要素对银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但这一方法论仅将政府支持作为参考指标,并未将其作为评级要素予以考虑。金融危机期间,各国纷纷出台银行业救助方案,超乎预期的政府支持对标普的评级方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危机后,标普认真反思原有评级方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外部支持纳入评级要素中,形成了以银行业评级为主体,以银行业国家风险、资本测量比率、混合资本工具、清算制度等为配套的评级方法论体系。

     目前,标普的银行业级别评定主要包括确定个体评级(SACP)、评估外部支持可能性、得出指示性主体级别(Indicative ICR)、确定主体级别(ICR)、给出债项级别等步骤,其基本思路为:首先,应用银行业国家风险评估方法论(BICRA)分析宏观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确定受评银行的级别基准,锚定主体信用状况;其次,将评级对象与其他可比银行进行比较(comparative analysis),从经营状况、资本和收益、风险头寸、融资和流动性等四个维度对评级对象进行分析,围绕级别基准进行窄幅调整,得出个体评级;第三,评估外部支持来源和外部支持可能性,确定相应的支持水平;第四,根据政府支持可能性水平,将银行个体评级与所在国家长期主权本币评级结合起来,利用级别映射矩阵得到指示性级别;第五,分析银行所属集团的额外支持,利用母子公司评级方法论得到受评银行的另一个指示性级别,结合政府支持确定的级别采取孰高法得到最终的指示性级别;第六,根据受评银行在同行业中的相对信用状况(主要衡量指标为资本可持续比率和盈利缓冲比率)对指示性级别进行微调(大部分调整控制在一个级别以内),得出发行人主体级别(ICR);最后,分别以个体评级和主体评级为基准进行调整,给出银行债项级别(具体见图1).

    图1 标普银行业评级思路

     (二)穆迪的银行业评级思路

     穆迪对于银行业的评级思路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之前的“七大支柱”(seven pillars)法。1994年,穆迪率先提出银行财务实力评级(BFSR)的概念,用于衡量银行的个体财务实力,既不考虑转移汇兑风险,也不考虑显性或隐性的外部支持。1999年,穆迪分别发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框架,重点阐述如何应用七大支柱分析银行信用状况。在这一阶段,穆迪虽然关注外部支持要素,但缺乏系统的评估方法。第二阶段为2006年之后的联合概率违约模型。2006年,穆迪将打分卡模型引入到银行业财务实力评级中,并公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指标和权重,完成了个体层面的评级模型。随后,穆迪在2007年提出了利用联合概率违约模型(JDA)评价银行的方法论,明确了银行财务实力与外部支持的量化处理方法。金融危机后,穆迪银行业的级别得出逻辑变化不大,但更加强调银行财务实力评级的前瞻性,对打分卡模型的权重也进行了微调。同时,穆迪基于新的政府支持假设开始对混合资本工具债券、次级债等逐步采取“去支持化”的级别调整。

     目前,穆迪的银行业评级方法较为倚重量化手段和模型工具,级别得出过程主要包括利用打分卡模型确定银行财务实力评级、映射得出基础风险评估、确定外部支持概率和违约相关系数、利用JDA模型得出存款评级、确定债务级别等步骤,具体思路为:首先,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利用不同的定性因素打分卡和定量因素打分卡,得到银行财务实力评级;第二,将银行财务实力评级映射为基础信用评估级别;第三,利用打分卡模型对母公司、合作/互惠集团、地方政府和国家及系统性支持的支持概率和违约相关系数进行评价;第四,利用联合违约概率模型(JDA模型)得到银行存款评级;最后,以基础风险评估级别为基准给出混合资本工具债项级别,以存款评级为基准给出银行债务级别(具体见表1).

    表1 穆迪银行业评级思路

银行财务实力评级(BFSR) 基础风险评估(BCA) +外部支持=本币存款评级 +主权上限=受限外币存款评级
A Aaa Aaa Aaa
A- Aa1 Aa1 Aa1
B+ Aa2 Aa2 Aa2
B Aa3 Aa3 Aa3
B-
A1
A1
A1
C+
A2 A2 A2
C A3 A3 A3
C- Baa1 Baa1 Baa1
含义:BFSR为C+的银行。C+的 BFSR 相当于基础风险评估 A2。但该银行亦受益于外部支持,使其本币存款评级提高到A1。但是该银行开展业务的国家的主权外币上限为Baa1,从而将该银行的外币存款评级限制在Baa1.

     (三)惠誉的银行业评级思路

     自1980年提出支持评级的概念以来,惠誉一直采用孰高法确定银行主体级别。支持评级主要反映母公司和政府支持银行的可能性,但其符号体系与个体评级、主体评级上存在较大差异,造成银行级别得出过程并不透明。例如,惠誉的个体评级为A,支持评级为1,二者取孰高后最终的主体级别为AA。为解决上述问题,惠誉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从2007年开始引入支持评级底线,利用支持评级底线与个体评级孰高的方法得出级别。支持评级底线与支持评级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符号体系与主体评级一致,从而提高了级别得出过程的透明度。二是从2011年7月起引入生存力评级(VR)代替个体评级,将其符号体系从A-E修改为aaa-f,使其与支持评级底线、主体级别符号更为一致。

     惠誉的银行业级别得出主要包括确定生存力评级(VR)、给出支持评级、评定支持评级底线级别、确定主体级别、得到债项级别等步骤,其评级思路为:首先,围绕行业和经营环境、银行状况及风险管理、财务状况、管理战略、公司治理等五个方面的评级要素对评级对象进行分析,得到生存力级别;其次,确定支持评级等级和支持评级底线级别,反映受评银行获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和级别;再次,使用孰高法比较生存力评级与支持评级底线级别,得到银行主体级别(IDR);最后,分别以生存力评级和主体评级为基准,对银行债项级别进行调整(见图2).

    图2 惠誉银行业评级方法思路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