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显然,这个主题体现了全球经济、社会对电信业的殷切期待:电信业积极开发改善交通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渗透与融合,推动智能交通体系建设,解决日益凸显的道路安全问题,打造高效、安全的道路环境。
全球兴起智慧交通保安全的浪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演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跨界发展、融合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目前,从全球来看,智慧交通的浪潮已经兴起,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业的各个领域,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表示,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是改善道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通过应用基础设施改进、执法、教育等“常规”安全措施,改善安全状况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通过利用通信信息技术来改善道路安全问题,各国发展智能交通所追求的目标也由注重效率转向安全与效率并重。
我国智慧交通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道路交通安全的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处置和事后评估总结,成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表示,近年来信息通信业的相关企业在交通信息化规划、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安全应急保障信息化、车辆联网平台建设、公路水路信息监控等领域,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提取、传输、处理和分享,推动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的互联互通,有效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指数。”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介绍说,目前中国电信和交通运输部正就交通信息化规划、行业信息技术研发、基础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交通,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支撑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落户上海的中国电信车联网基地,以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载服务作为切入点,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子、汽车安全、周边生活信息服务之间的融合,通过车联网的普及应用,推进城市整体“智慧交通”。中国电信在国内多个城市推进智慧交通的实施,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枢纽综合管理系统、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以及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等工程。
记者了解到,中国电信正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积极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相关领域的及科技研发,提供视频监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呼叫中心等多种业务,服务于交通运输电子政务、行业管理、公众出行、安全应急保障等领域,助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信息化带动交通现代化。
用信息技术保障道路安全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解决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道路交通分析预测、动态调度、实时控制、人机互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驾驶安全指数,让信息通信技术成为提高道路安全水平的关键手段。”尚冰说。
尚冰认为,我国必须抓住信息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全力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为加强交通管理、改善道路安全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为驾驶者在车内提供更便捷、更高速的网络接入和更丰富的应用服务。
同时,我国应顺应两化深度融合的潮流,加快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在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要把面向车联网的云计算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等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平台和后台系统,为车辆调度、道路信息分析发布、定位导航、远程救援等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技术和应用保障。
尚冰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合作,在相关决策、规划过程中保持协调沟通,促进两大行业之间的需求对接,推动建立人、车、路等要素相关数据采集、交换、处理、聚合和发布的完整体系,共同打造和谐高效的产业生态环境。同时,将积极促进道路交通信息化领域相关科研计划、重大专项、重大工程资源的有机互动,为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入道路安全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