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与国家核电、中国核电先后成立合资公司后,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建牵手,共同开发浙江省内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
核电专项任务顺利推进记者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10年来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核电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主要有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两个分项。
截至目前,核电重大专项已立项课题179项,完成验收课题54个。专家从中总结出四项具体成果。
首先是核电专项重点任务顺利推进。AP1000引进消化吸收基本完成,浙江三门依托项目首台机组热试主体工作已经完成,装料在即。CAP1400设计通过审查,关键试验全部完成,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高温气冷堆大部分主设备已安装就位,即将进入调试阶段。
其次是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批重大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电机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
据《2015-2020年核电产业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介绍,中国具备年产6至8台套三代核电设备供货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85%以上。
第三是在材料研制实现基础性突破。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压力容器密封件、核级锆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高温堆燃料元件已实现产业化。建成首条从海绵锆到成品管、板、棒、带材的完整生产线,为CAP1400和华龙一号的自主化燃料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每种关键设备至少有两到三家制造厂具备加工能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说。
最后是夯实了研发基础。核电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针对反应堆堆芯及安全分析关键技术、严重事故机理及现象学、核电站关键材料性能等共性技术开展深入分析,新建51个、改造12个国际领先的大型台架和试验设施,积累海量数据,为中国新型核电机型设计、持续提升核电创新研发能力提供保障。
浙能电力核电多元化布局提速为深化核能领域合作,共同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台州地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同意与核建高温堆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浙江三门高温堆电站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万元,其中核建高温堆认缴出资额1530万元,占股51%,浙能电力认缴出资额1470万元,占股49%。三门高温堆成立后,将根据国家最终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项目最终决算投资总额和国家规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按工程建设需要分阶段增加注册资本,股东各方应根据三门高温堆股东会决定的注册资本增加额和期限,按照出资比例足额缴纳出资。
上述公告还透露,合资成立的浙江三门高温堆电站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核电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海水淡化与供热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生产、销售电力及相关产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浙能电力表示,参与设立三门高温堆,有利于深化核能领域合作,提升公司业务整体市场竞争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2017年上半年,按计划完成7台核电机组换料大修,在大修安全质量良好受控的前提下,节约大修工期45天,增发电力10.42亿千瓦时。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共有36台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3471.8万千瓦。2017年上半年,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1155.33亿千瓦时,比2016年同期上升了21.14%,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