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口化妆品贸易的快速增长,产品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为了保障消费的消费安全,质检总局发布《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备案、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并于3月1日在上海实施“审批改备案”试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的实施在加强对进口化妆品的监管和追溯管理的同时,也利于国外化妆品行业的快速上新。
进口化妆品迎来备案管理新规 行业监管加剧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进口化妆品贸易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6-2021年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进口化妆品从22亿美元增长到4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到16%。
化妆品与消费者健康安全密切相关,随着进口化妆品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愈发复杂,潜在风险不断增加。近年来,检出的进口化妆品不合格批次也呈现递增趋势,主要不合格原因有检出禁限用物质、微生物超标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口化妆品的监管和追溯管理。
对此,质检总局发布《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备案、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对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备案、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进行了详细规定,标志着我国进口化妆品同进口食品一样将实现信息全过程追溯。
该《规定》与原来实施的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备案程序相比,有三大变化:一是规定收货人应当向其工商注册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而原先是向化妆品进口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二是收货人不仅需要提供纸质材料,还需要通过进口食品化妆品进出口商备案系统提交电子信息,符合要求的方可发放备案编号。三是收货人名单将由国家质检总局予以公布。收货人只要一经备案,全国检验检疫机构都可查询获得备案信息。这就突破了过去只能在备案地到货并报检的藩篱,极大地便利了收货人,降低了物流成本,减轻了收货人负担。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的实施将有利于加强进口化妆品的监管和追溯,进一步提升境内进口商、境外出口商和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对进口化妆品的自检自控和对进口化妆品后续管理工作,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健康与安全。
“审批改备案”试点1日启动 化妆品行业告别“时差性”上新“时差性”上新曾经是困扰中国美妆消费者的一大问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备案时间耗时良久,一些品牌不得不放弃将季节限量的产品在中国上市,甚至还有企业将前一年在原产国圣诞季限定发售的产品第二年圣诞才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发售,“正规军”上新的时差巨大,就给了一些真真假假的代购很大的灰色空间。不过随着上海自贸区实行“审批改备案”试点的执行,国内消费者有望在第一时间用上全球最新上市的化妆品。
据了解,今年1月中旬,国家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试点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公告明确自2017年3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凡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口岸进口,且境内责任人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现行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
此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制度的施行,是在“证照分离”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2016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提出,就116项行政审批事项从诚信管理、分类监管和联合惩戒等方面着手,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制定从当时起至2018年12月21日的期限,调整六大类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就有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今年2月22日,上海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试点办公室在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正式揭牌。实施备案管理后,相关部门可在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证明,较以往的审批周期大大压缩。这将为企业节约更多时间成本,国内消费者也有望同步体验国际最新款的普通化妆品。
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中国亚太区产品安全、专业法规及宣称事务部副总裁涂春怡表示,“新政实施后,国内外化妆品几乎同步上新将不再是梦。”
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斯铂涵(StephaneRinderknech)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化妆品行业的政策利好频频,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下调了进口化妆品关税以及化妆品消费税,企业对在中国发展信心十足。新政实行后,企业将据此调整相关生产供应计划、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以期获得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新规的实施对于进口化妆品行业而言,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规范,同时也是对行业的一次优胜劣汰,产品质量过硬的自然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