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资金错配难题,业内诸多公司正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求解。
途径一:
争抢优质债权投资计划
在保险公司创造性地寻找与自身负债相匹配的投资实践中,债权投资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探索。
以泰康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为例。泰康资产所投资的基础设施类债权计划覆盖广泛,旗下“泰康-上海水务债权计划”“泰康京能-能源项目投资计划”及“泰康-湖南省干线公路债权投资计划”等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超过5%。事实证明,抢到一款优质的债权投资计划可为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减轻压力。不过,一位太平资产人士称,保险资金对投资标的要求极高,资管公司开展债权计划业务不仅注重追求项目质量,还要注意产品交易结构设计、产品的流动性以及项目后续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超过6万亿的保险资金总量中,保险行业的债权投资占比并不大,属“另类投资”。据保监会统计,截至去年12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售83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项不动产债权计划,备案金额3025亿元,平均投资年限7年,平均收益率为6.36%。
以债权投资为代表的保险另类投资虽然基数较小,但增长潜力大。根据相关政策,保险公司投资于基础设施债权业务的比例限制为公司上季末总资产账面余额的20%。以全行业保险资产规模测算,全国范围内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保险资金规模达到1.2万亿元。
途径二:
增加长期债券数量
我国保险资金有一半以上是寿险资金,而寿险资金的平均负债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10年以上的寿险合同很难找到10年期的投资项目,只能投资于现有选择中相对长期的品种,债券市场便是险资重要的配置场所。
据保监会披露,近十年我国保险资金45%~55%投资于债券市场。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我国债券市场票面总量27.6万亿元,其中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债券票面总额占16.89%,1~3年的占20.81%,3~5年的23.82%,5~7年的占13.77%,7~10年的占13.45%,10年以上的债券票面总额仅3.1万亿,占11.26%。
由此可见,我国债券市场期限结构以1~5年中短期品种为主,10年以上的可供寿险资金配置的品种仅占一成,可供保险资金配置的15年以上投资品种更为稀少。
途径三:
转变“负债驱动投资”思维
一直以来,保险资产管理主要是基于手中负债来配置投资标的,这一被动投资的做法是否需要改变,近期引发业内人士热烈讨论。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解植春近期撰文称,应打破长期以来在保险业流行的负债驱动资产思维,今后既要提负债驱动资产,同时资产也要引导负债。
一家保险公司高管称,目前保险公司里资产管理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的沟通并不深入,比如在产品设计环节,产品部门对销售和市场反应考虑较多,对资产管理方的实际投资能力则考虑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