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8年全国高考已不足一个月,时间推回到一年前,在2017年高考中,高考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
当时在成都,机器人AI-Maths做答2017高考数学北京文科卷试题取得105分的成绩。一时间,高考机器人成了网络热议话题。
机器人AI-Maths和它参加2017高考数学北京文科卷的考试成绩。 资料图
作为机器人AI-Maths背后公司的创始人,清华大学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林辉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去年很多类似的活动,甚至让机器与人pk,更多的都是一个噱头。“我们不再去强调分数与技术,更注重应用,比如智能诊断作业,更关心机器能不能真正帮到老师学生。现在随便搞一个什么都挂上人工智能的旗号,其实很多都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团队、尊重人才,尊重我们涉足的领域——教育。”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5月12日下午,欧美同学会首届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大会“智慧教育产业论坛”在成都举行。行业学者、知名教育品牌创始人、相关领域留学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产业中的运用发展。
清华大学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林辉在做主题演讲。 中国青年网图
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教学赋能,可以实现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内众多知名教育机构开始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一批以“人工智能+教育”为特色的初创公司也雨后春笋般崛起。
林辉对记者说:“其实不只是教育,所有行业,如果都能做到‘日日清’,就会有翻天覆地的进步。我们现在的技术愿景,拿数学举例,就是让机器能精准地找出学生不足,快速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做到学习‘日日清’。这样一来就解放了老师的工作时间,老师可以从阅卷、统计等一些机械化事务中抽出身来,去更多地做一些关注学生成长的事情。所以人工智能和传统教育是不冲突的,它们可以和谐地存在。”
其实不仅上述这些优点,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还有更大的意义。林辉说:“比如教育公平,随着技术成本越来越低,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接受一样优质的教育服务,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还会大幅减少家庭教育开支,这对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都是有利的。”
不能把现有技术想得太科幻
随着人工智能近几年大热,也不乏有一些人放大了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能力和范围,把它看成神一样的存在,有的甚至否定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价值。对此,林辉表示,我们有时候想得太科幻,现在的底层技术还支持不了人类的意识形态、艺术和美的价值。技术可以让学习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廉,但传授思想素养与价值观还要交给我们的人类老师。
同时,林辉还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逃离生活舒适区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辛苦的。教育和互联网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不能一味鼓吹“寓教于乐”的互联网教育形态,我们要做的是用技术在教育上面涂上一层“糖霜”,让孩子们不要那么的痛苦。同时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就犹如我们练肌肉,过程是需要负重的,但结果会让他们更强大,让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更高。
林辉最后表示,想要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有好的政策,社会要给予科研开放的空间,而作为企业,我们应该尊重教育本身,协作共赢,我们都是中国企业,应该一起努力,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中国人手里。
(原题为《高考机器人的“前世今生”:从“考生”到“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