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人,是无法解决他人困惑的。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教育对象——学生素质问题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作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和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郝文斌对于我省出台《意见》有着更深刻地认识。他说,我省高校教师数量众多,据统计,我省高校教职工超过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超过4.5万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念、工作心态、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都对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郝文斌表示,《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对我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以及建设与新龙江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出了部署。“可以欣喜地看到,《意见》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根本任务、实践指向,而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亟待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意见》把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作为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强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郝文斌说,毋庸置疑,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郝文斌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个人典型和群体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精神引导和人格操守,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精神文化追求,使教师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郝文斌表示,贯彻落实《意见》,还必须着力培养高校教师的人格操守。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于使高校教师在个体性人格和社会性人格之间求得平衡发展。只有从社会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性、实践的广泛性和个人需要的多元性出发,更多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动力、保证、开发和生态等功能,才能使高校广大教师既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立、自强又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同情和帮助学生,获得超越自我需要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贯彻落实《意见》,还必须重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性。针对网络负面信息充斥、网络精神空虚泛化、网络虚拟空间多元的现象和行为展开分析,了解掌握广大教师思想、道德、心理和需求的真实状况,通过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和方法,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不断提高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高校、社会、网络‘三位一体’,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精神家园。”郝文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