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留学”直通车去本部学习、跨校选课,和本部学生共同学习专业精修课程,共同接受本部学科竞赛金牌教练的指导……家住北京门头沟区的小张同学在首师大附中门头沟区永定分校就读,通过以上方式,他能享受到和校本部学生同样优质的学习资源。而这,正得益于首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的成果。
“经过十年发展,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坚持‘资源共享、集中优势、保留特色、科学整合、协同创新、优质发展’六条基本原则,逐步实现各成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研培训、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可持续和自主发展。目前,集团基本形成了以总校为核心,辐射门头沟、海淀、大兴、昌平、通州、房山的‘六区十校’格局。”在11月30召开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十周年研讨会上,该校校长沈杰介绍道。
据了解,首师大附中的集团化办学之路,起步于2008年门头沟区永定分校的成立,集团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区域开办分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教育集团的发展,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是最主要的动因,即依托首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质量,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竞争力。”沈杰说,为了集中优势快速发展,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采取六大举措,即文化深度认同,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制度创新驱动,凝聚人心激发内驱力;专业科学赋能,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资源协同创生,挖掘集团学校生长点;学生统筹培养,助力成德达才结硕果;鼓励特色发展,形成多元优质新格局。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首师大附中的集团化办学切实提高了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门头沟区的永定分校从一所薄弱的农村校成为北京市优质高中,成绩位居门头沟区前列;海淀区的首师大附中一分校也从一所底子薄弱的学校成长为教师水平、科研实力均有大幅度提升的“家门口的好学校”;首师大二附中成绩进入了海淀区公办学校的前10名等等。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张家勇认为,首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改革典型的成功案例,实现了跨城乡跨区域的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并实现了制度创新,通过本校的引领示范,实现了教育的高质量与特色化发展。“因为学校区域环境、历史背景、组织架构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把学校差异性和建设的统一性结合起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认为,首师大附中集团在表异性课程上提供了多样化的制度空间,同时在工具性的课程建设上采取了统一做法,其办学经验弥足珍贵。(光明融媒记者 周世祥)
[责编:孙宗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