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么理解国际学校 教育需求推动国际学校发展

   日期:2018-12-14     评论:    
核心提示:北京王府学校的学生在上课中 詹敏 摄2018年10月25日,家住北京的王先生在像他巴掌一般大的绿色笔记本上,写下了北京一所国际学校

北京王府学校的学生在上课中 詹敏 摄

2018年10月25日,家住北京的王先生在像他巴掌一般大的绿色笔记本上,写下了北京一所国际学校的名字。从去年8月到今年10月,他已参加过9所北京国际学校的开放日,“希望能为即将入读小学的女儿选一所适合的”。

“您怎么理解国际学校?为什么要为女儿选国际学校?”有朋友曾这么问王先生。

“我眼中的国际学校提供的是国际化的教育,课堂氛围比较自由。孩子将来的规划是出国留学,希望通过就读国际学校,使她将来能更容易对接国外课程。”王先生答道。

教育需求推动国际学校发展

国际学校是否如王先生所说等于国际教育?或者如一些家长所理解的,读完国际学校就能顺利对接国外院校课程……日前由全球化智库和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8)》(下称《蓝皮书》),就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国际教育本土化”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根据该《蓝皮书》,中国国际学校可以分为三类:针对外籍人员等开办的学校;民办学校(包括中外合资办学)中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课程班。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我国新增了62所国际学校,同时20多所国际学校被关停或兼并,国际学校总数达到1028所,同比去年增长了6.3%。

就此,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李卫锋说:“随着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于国际学校的教育需求在增加。近期这种需求的增长开始吸引其他行业的投资进入该领域。”

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姜娅2015年开始对教育行业进行分析研究,也感受到了李卫锋提到的“教育需求的变化”。“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寻求差异化教育的需求呈增长趋势。”

就国际学校在提供差异化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法政集团董事长、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表示,国际学校有自己的课程设置、考试标准、教学方法、师资构成等,这也正是其独特性所在。“以王府学校为例,在学校的师资配比中,海归教师及外教占比较大。”

伴随着国际学校的发展,关于其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等的讨论一直未断。就此,李卫锋认为,中国国际学校正在由粗放发展转向精耕细作,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大浪淘沙、整体质量提升时期。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首要需求

根据《蓝皮书》的调查结果,近八成的家长对进入国际学校的孩子的培养目标是希望孩子拥有应对世界变革与变化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提升孩子的“国际性”乃是家长的期望和选择国际学校的主要动机。《蓝皮书》强调,“国际性”不仅指具备多元文化体验、国际视野,也表现为具备竞争力、适应世界变化的能力。

作为大连市的骨干教师,刘波因看重国际学校提供的国际教育,经过反复考量,将孩子由公立学校转至大连的一所国际学校读高中。“入学两个月,孩子的英语水平提升很快,这为将来学习打下了基础。”刘波说。

但也有家长反其道行之,将孩子由国际学校转至公立学校。“孩子接受的并非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学校管理松散”“未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等是主要理由。

但究竟什么是国际教育?《蓝皮书》给出的解释是“旨在推广形成全球视野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认知并鼓励人们承担本土与全球责任的教育,以及强调超越国界的多元文化教育”。

“国际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更宽泛、更包容的概念,而国际学校学生的教育经历只是一种形式。不可否认,目前来看,国际学校是国际教育的提供主体。但除了国际学校之外,非国际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接受国际教育。”李卫锋说。

在日前于大连举行的第三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副校长李百炼指出,国际教育的创新在于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根本改变,把时间还给孩子,通过混合式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是未来国际教育发展的方向。

“国际性”与“本土性”兼顾

《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约1/3的家长认为,认同、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的能力是其对子女的主要期望之一。由此可见,即使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家长对于孩子的“本土化教育”仍十分重视。

曾就读于王府学校的韩畅回想自己的求学过程时说:“我的班主任敬建东是语文老师。他讲课生动,像在说故事,把先秦的历史讲得活灵活现,激发了我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兴趣。”韩畅的感受正是王府学校倡导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办学理念的结果,也是国际教育本土化如何实现的一个案例。

在王广发看来,国际教育本土化的关键点在于课程设置,包括必修及选修课程的具体设置、测评标准等。事实上,不少国际学校也在做“中西结合”课程的尝试。“同时,需要学校负责人和一线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融汇东西方教育精髓。”王广发说。

“‘国际教育本土化’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李卫锋强调,“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应成为一切改革的原点。”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认为,本土化教育是国际化教育的起点,是中国国际教育竞争力的源泉。国际教育是手段,本土化教育是目标与归宿 。“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来看,国际教育本土化任重道远。”这是王晓阳的判断。

 
打赏
 
更多>同类听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听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zhenyiqingyuan
6688tv

短信收:1869889647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本站为 零点夜听(www.零点夜听.com)零点夜听客服微信:LINGDIAN-Y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