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震荡和大宗商品“熊市”席卷全球,文化产业却展现盎然生机。
动辄数亿元的电影票房,以及轮番引爆收视的综艺节目,文化产业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资本的宠儿。纵观2015年,阿里45亿美金收购优酷土豆,万达35亿美金收购传奇影业,文化产业的并购热潮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涌上浪尖。
资本青睐文化产业 业内并购或成常态
综合来看,当前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在BAT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参与下,出现了一些大型并购案例,如阿里巴巴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等;二是上市公司的产业并购速度加快,如上海SMG两大上市公司百视通和东方明珠的合并等;三是很多在海外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私有化回归国内市场,如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上市等;四是随着影视产业的持续增长,围绕IP打造生态系统的并购案例也逐渐增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文化的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文化旅游暨生态养生建设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园建设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文化油漆笔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更多文化行业分析
在过去的一年里,产业并购的趋势非常明显,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并购,巩固原有业务或延伸产业链。尤其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加速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合作,不断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大量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了横向合并和跨界整合。
据文化部发布的数据,中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人民币,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左右,缺口超3万亿元。在政策与市场红利的持续助力下,并购整合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上市公司出于经营压力,或为了获得更大资本效应,都会并购一些包括影视在内的高成长性行业,不排除未来文化产业并购持续升温的可能。更多最新文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中国文化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并购继续升温 北京旅游更名进军2015年,文化产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并购热潮。据统计,2015年文化产业共发生196起融资并购事件,已披露金额近1500亿元,企业并购已成为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强多领域的互动和跨界整合。
文化产业司投融资处处长赵建军介绍说,“文化产业领域的并购重组很火爆,2013年文化领域并购事件共96起,到2014年,增长到159起,而2015年则是196起,平均每两天就有一起并购事件发生。”但是,他也提醒文化企业,在这一火爆现象背后,并购失败的案例也不少,企业应注意风险,多做调研和了解。
在A股上市场上,2015年北京旅游更名为北京文化,彰显了其进军文化产业的决心和战略规划。其实早在2013年12月,北京文化宣布以1.5亿元人民币购买北京光景瑞星公司100%股权,并将北京光景瑞星公司更名为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2015年12月,经证监会同意,北京文化拟以不低于8.92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28.94亿元再次收购了世纪伙伴公司,以及浙江星河文化经纪公司。
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文化目前逐渐转型成一个全产业链的文化集团,传统的旅游业务在逐渐地淡化。目前,北京文化正在着重推动电影版块、电视剧网剧版块、综艺节目版块、以及艺人经纪版块的全产业链战略。
上市公司频频布局 核心竞争力成关键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进军文化产业成为当前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转型路。其中,以万达院线、奥飞动漫等为代表的“正统”影视类公司正在快马加鞭地跑马圈地,其中万达院线于3月9日再次停牌,拟发行股份购买万达集团影视类资产,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在文化产业的浪潮下,部分上市公司盲目进军影视产业,例如神开股份购买《叶问3》相关基金产品,却不料卷入票房造假风波,股价节节败退。
对于未来向文化产业转型的公司而言,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全产业链,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同样以北京文化为例,董事长宋歌对公司的描述是“有原创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制作公司”。这意味着北京文化将是一家平台化的公司,将实现从IP开发、编剧、拍摄、宣传、发行的一体化,搭建对影片、电视剧网剧、综艺节目等各方面内容制作形式都能够支撑的平台,并使其在平台上真正地融合起来,让IP、人才、以及项目之间真正打通。
对于北京文化未来的规划,宋歌说坦言“2016年、2017年,还会陆续的并入其它文化类或者是影视类的这种公司来加盟我们的体系。”
由此可见,今后影视行业的并购潮仍将持续。而在这轮重整后,也势必将诞生新的行业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