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将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态良好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6-2021年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45.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6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8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1:1。
2016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部分子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总体运行稳中有进。据数据显示,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为19.6%,成为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因此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做出全面部署。
据了解,《意见》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基本接近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由此可知,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或将再度迎来发展春天。
专家解读:尽管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是存在着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机械性能不高、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不足、加工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尽快是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再上一个台阶,就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
此次《意见》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进一步提高,基本接近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包括优化结构布局、推进多种业态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等。
1、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提高政策有效性争对新出的政策,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密不可分,又与工商业紧密相连,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意见》的印发,对于明确发展重点、形成支持合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策的出台让农产品加工业再次迎来了发展春天,但若想要政策的春风真正吹暖整个农产品加工业,提高政策有效性迫在眉睫。
“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众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同时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李常安表示,眼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从提高政策有效性入手。
2、以技术为砝码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更好更快发展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不过,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是存在着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机械性能不高、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不足、加工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尽快使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再上一个台阶,就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必须要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技术研发上面来,如在加工技术、设备技术不断向西方先进国家看齐,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智能化程度。
以技术为砝码,用政策作为推动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必将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并且同时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增添新动力。
结语: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众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同时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